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结局
(1)、鲁迅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陀思妥夫斯奇的《罪与罚》等,都不是暇末加咖啡,吸埃及烟卷之后所写的。”“要将现在中国人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比较起来,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对比起来,真是望尘莫及。”
(2)、小说于1866年一发表,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 《罪与罚》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道好菜。它会让幸福单纯者突然间笑容冻结,吃不下、睡不好。
(3)、影片《罪与罚》根据俄国著名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
(4)、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5)、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由于内心处于痛苦的冲突之中,他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觉得自己原来的美好感情都消失了,这是一种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他失败了。于是他怀着痛苦的心情,在索尼娅的宗教思想的启发下,找到了索尼娅,告诉了她犯罪的真相和动机。
(6)、有人时常听见形容野兽般的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地残忍。
(7)、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8)、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9)、1923年,由德国导演罗伯特·维恩(RobertWiene)执导的默片《Raskolnikow》(改编自《罪与罚》)在1923年上映后。至今已有约25次电影和电视版本对《罪与罚》的改编,包括美国、日本、芬兰、印度、苏联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都曾涉及。
(10)、《天人五衰》中的一员,被异能特务科逮捕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11)、他是一个奇特的人,甚至是怪物。不过,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想把个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涵义的时候。而怪物大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吗?——《卡拉马佐夫兄弟》
(12)、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13)、环境能毁掉我们身上的许多东西,但并不是全部;有些狡猾而又饱经世故的骗子手,往往巧妙地把一切都推诿于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且常常以此掩盖自己的卑鄙行为,特别当他们是一些能说会道和善于舞文弄墨的家伙的时候。——《死屋手记》
(14)、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
(15)、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结余道德与非道德间的矛盾体
(16)、在英雄主义的影响下,拉斯柯尔尼科夫成了自己意识形态的牺牲品。他痴迷于认为自己是非凡的人物,所以可以通过杀害他人来获得财富以便自己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非凡事业。他一直企图用这种理论麻痹自己,使自己相信这次谋杀是符合道德的、无罪的。与此同时,在接受审判时,他又向身患肺结核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并在这位学生去世后替学生的父亲支付了葬礼的费用。
(17)、一个人如若不劳动,如若没有合法的、正常的财产,他就不能够生存,他就要腐化堕落,变成兽类。——《死屋手记》
(18)、就在19世纪50年代,俄国曾经形成一个文学批评流派,叫做“土壤派”,既反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唯物主义美学,又反对“纯艺术派”的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认为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道德信念的沦丧在于俄国有教养的知识阶层长期脱离人民这一根基,出路在于知识分子必须与人民结合,吸取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根本因素——虔诚的基督教博爱精神和忠君思想,这样才能使俄国社会各阶层克服内部的矛盾冲突和信仰危机,重振俄国的经济文化,甚至为陷于道德精神危机的西欧社会指明新的道路。在1860年9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当代》杂志发表一份宣言,“俄罗斯思想也许会把欧洲各个民族以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发展起来的各种思想融合起来,那些思想中一切敌对的因素也许会同俄罗斯民族性协调起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19)、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深刻、最富现实意义的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无情地剖析当代俄国的社会现实,深入触及社会底层的各个角落,
(20)、这是我第一次读俄国小说。从此开始,酒在我眼中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关于俄国人生活方式的形容词。读书会的京京说,她去俄国旅游那年,看见好些中学生放学路上手里都拎一瓶伏特加,瞠目结舌。我先前看过一部德国电影,《契卡》,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到德国来念中学的俄国人,阳光灿烂的数学课上,老师让他解题,他醉眼迷离,站起来就吐了一地。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个故事里,小酒馆、大街边、办公室里,白天、黑夜,页缝里、书脊上,到处都趴满了喝得醉醺醺的人。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烂醉如泥在我眼里成了一个微带贬义的褒义词。当然,它常常是跟穷困和潦倒在一起的,但它也成为一个能够唤起关于酒的某种积极作用的词,一个让我忍不住端起酒杯的词,一种足以塑造民族性格的词,同时,“如泥”二字真传神,它从此变成一片景色。
2、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故事梗概
(1)、 尼采说《罪与罚》引发他的感到震撼的因素当然很多,但让我们稀奇讶异的是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确说出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
(2)、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陀思妥耶夫斯基
(3)、于是在1844年他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在浬克拉索夫的鼓励下,1845 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 人》刊载于《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
(4)、他被判处二级苦役八年,索尼雅也跟随他前往西伯利亚。在宽阔、荒凉的鄂毕河边,拉斯柯尔尼科夫望着滚滚河水,心潮起伏。他屈服了,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只承认自己是失败者,承认自己不是强者,而是一只虫豸。可现在,他想:为什么苦役犯们都憎恨我却热爱索尼雅,把这个年轻瘦弱的姑娘当作母亲一样尊敬呢?他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
(5)、目标为『港口黑手d』和『武装侦探社』。策划了“两败俱伤”计划,失败。被异能特务科逮捕。
(6)、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贫穷的学生,在校虽表现突出,毕业后却马上面临着失业,踏入社会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看到现实生活中只有钱可以解决一切,于是动了抢劫当铺的念头,经过缜密计划,抢劫成功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境况也因此有所改变。但他终于熬不过良心的谴责,决心向警方自首。
(7)、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8)、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自己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9)、作者通过描写拉斯尼科夫从索尼娅那里得到了精神上的启迪,导致他后来的“重生”。作者特意安排索尼娅,向拉斯柯尔尼科夫朗读《圣经》的情节,这在整本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拉斯尼科夫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去西伯利亚苦役,带着痛苦踏上了新的道路。由此可见,整个《罪与罚》可以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启示,宗教对俄国文学的影响巨大,可以说,宗教是通往俄罗斯文学的一扇门。
(10)、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美好,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11)、这并不是因为希区柯克认为这部小说不符合他的口味。正如乔纳森·科在《卫报》上所写的那样,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鲁弗(FrancoisTruffaut)曾经问希区柯克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拍过电影版的《罪与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有很多很多的词,它们都有一个功能,”希区柯克回答,“要真正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点,用摄像机的语言代替文字,一个人必须制作6到10小时的电影。否则,就不会有什么好处。”
(12)、关于这部小说的总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我在《画虎类犬,遗恨终生(论纲)》及本书的《译序》里都略有涉及,这里不再重复。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这里先简短地谈谈它的结构,因为只有了解了它的结构,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对全书或对其局部进行研究。
(13)、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自首了。最终在信仰上帝的索尼娅的劝说下,他投降了,在狱中皈依了宗教,悔改接受了苦难,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劳役,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了。一天早上,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相信上帝,以悔改忍受一切苦难,获得精神的重生。
(14)、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马尔美拉陀夫因失业而陷入绝境,长女索尼娅被迫当了街头妓女。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打算采取某种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
(15)、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为少尉,从此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6)、故意被港口黑手d俘获以便于夺取A为了策反收集的『港口黑手d成员异能力表』。
(17)、俄罗斯从17世纪末彼得大帝开始拥抱西方文明,后历经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等统治,西方文明滋润了俄国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并产生了普希金、果戈里和格林卡一批伟大的艺术家。但到了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们出于对现状的不满,开始对来自西方的思想产生思考和怀疑。他们发现,俄国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经济依然落后,国家依然专制,官僚体系依旧腐朽腐败,人民依然穷困潦倒,落后的农奴制依然紧紧根抓底层,看起来未来毫无希望。所以,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站起来寻找出路。
(18)、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19)、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20)、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3、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经典片段
(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为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2)、关于人世间其他的眼泪,尽管整个地球从地壳到地心都浸透了泪水,我却只字不提,我故意缩小了题目的范围。我是一只臭虫,并且诚惶诚恐地承认,我一点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切被安排成这个样子。我看只能怨人们自己:给了他们天堂,他们却要自由,明明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还是从天上偷了火,所以不值得为他们惋惜。凭着我这可怜的欧几里得式凡人头脑,我只知道世上有苦难,却不知道谁该对此负责;只知道一切都是互为因果的,道理简单明了。
(3)、小说成功地反映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理问题,但小说也暴露了作者世界观的全部矛盾。
(4)、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务必先对许多事不明白!如果明白得太快了,也许倒明白不透。
(5)、在对人类的抽象的爱中,能爱的几乎永远是自己一个人。
(6)、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7)、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卡拉马佐夫兄弟》
(8)、要是你达到一个界线,你不能越过它,那你就会倒霉;但是你越过了它,也许你会更倒霉。——《罪与罚》陀思妥也夫斯基名言陀思妥也夫斯基名言
(9)、同时在艺术上,陀氏强化了主体意识,使幻梦般的变化、难以捉摸、要死要活的紧张转折都成了描写对象,从而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著名教授 钱钟文 《罪与罚》绝对经得起最挑剔者的细读,拉斯克里涅科夫关于"超人"理论的几段表白值得反复推敲。
(10)、首先是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11)、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12)、面对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切多余的语言似乎都显得渺小,我也久久不敢下笔。俄国文学总是充斥着浓重的东正教色彩,注重个人的忏悔和反思、挣扎和救赎,陀氏更是善于描写细微飘忽的心理,让人仿佛置身于罗佳半癫狂的、无信仰的内心世界。陀氏的描写将这种无信仰、无敬畏的精神状态塑造得空虚而癫狂,这也反映其推崇“神人”而非僭越的“人神”的思想态度。表面上“罪与罚”指向罗佳杀人的行为和最后的流放,但其深层含义在于个体灵魂的忏悔和赎罪:罗佳的杀人行为没有明确的劫财目的,没有因此得到任何好处,仿佛只是为了僭越、为了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蝼蚁”的“非凡”身份而杀人,杀死莉扎薇塔、房门大开却无人发现等情况更是纯属偶然,这种紊乱的精神状态在其犯罪之前就已产生,也就是降下良心与灵魂责罚的开始。惩罚是罪孽的伴生因子,罪孽本身也是惩罚的一部分,只有灵魂深处的忏悔才能走出罪与罚的怪圈,走向有尊严的生活。
(1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14)、在这样的区分底下,敢有大胆的支配力、敢有大胆的实现自我主张,就是强人。
(15)、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16)、关于这个理论,尽管我并不知道它确切从何而来,尽管我在书中看到最多的名字是拿破仑,还有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一理论影响了后来提出“超人哲学”的尼采,但是我的阅读直觉告诉我,陀思妥耶夫斯基要说的并不是拿破仑那样的英雄,而是一群人,一群在当时俄国社会颇有影响的理论和人,他们是左派,革命派。在他们看来,为了某种“非凡”的目的,牺牲一些普通人是算不了什么的。就跟毛泽东所说的“死3亿人没关系,打了仗再建设就行了”“核战争打就打嘛,怕什么”差不多。这种理论以某种看起来“高尚”的目的泯灭人性。很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太喜欢它的,是讽刺它的。所以,在小说里,这种理论害了拉斯科尔尼科夫。
(17)、有时,一个人遇上强盗,整整半小时感到死亡的恐惧,最后,刀架到脖子上,反倒什么都不怕了。《罪与罚》
(18)、金钱当然是一种专横跋扈的权力,同时也是最高的平等,它的全部主要力量就在这一点上。金钱会把一切不平等削平。《少年》
(19)、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
(20)、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表现了哪些层面的罪与罚
(1)、陀氏的父亲早年将陀氏送进了军事学校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军工领域的工程师。但是陀氏一直被文学所吸引,所以尽管毕业后他被授予中尉军衔,但是他还是辞职专事写作。
(2)、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3)、低三下四是在屈辱中养成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4)、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5)、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6)、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7)、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群魔》
(8)、于鑫《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9)、当代学者多给予陀氏的心理描写以极高的评价。周成堰在《论中深刻的心理描写》一文中认为:“在《罪与罚》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灵活动史。艺术家独树一帜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分裂和二重人格。……艺术家通过瞬间心理变化和无意识行为来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而主人公梦回作案现场则“重现了主人公杀人犯罪时的心理体验,也充分反映出罪犯的恐惧心理和精神失常。”刘义斌的《试论中梦的艺术含蕴》在提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梦回作案现场一事时认为:“这个梦是隐藏在无意识中的自我的本能反映。他害怕自己的行为被别人发现,担心暴露自己的罪证,他希望完全掩盖自己,很难想象在寒热病和受压制的情况下他的潜意识不暴露出来。梦就在于是不自主的、自发的,其性质没有被任何有意识的目的所歪曲,它包含着希望进入意识的幻想。这个梦的意义不难猜测,杀不死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周围的笑声、低语象征着拉斯柯尔尼科夫‘用刀斧为人们造福’理念的失败和落空,他的救世行为无济于事,就像梦中的一只苍蝇猛地撞到了玻璃上。现实中有更多的压迫者、损害者,如他梦醒见到的斯维德里盖洛夫。梦和现实相互映衬,梦不可思议却又如此真实,当他一梦醒来,真的见到了一只在屋子里飞的大苍蝇和斯维德里盖洛夫的大笑。”
(10)、幻想家徒然在往日的梦想中翻寻,在这堆死灰中搜索一星半点余烬,企图把它吹旺,让复燃的火温暖冷却的心,让曾经如此为他所钟爱、如此触动灵魂、连血液也为之沸腾、热泪夺眶而出的一切,让曾经使他眼花缭乱、飘飘欲仙的一切在心中复苏。
(11)、陀氏的作品在今天世界各国久传不衰,原因在于它展现了人欲横流的世上,人们受苦死亡、到处奔突的生活,传达了那种瞬息万变、惶惶不安的社会气氛,那种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的普遍愿望。
(12)、《罪与罚》所传达的是一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即使是相隔百年,那字里行间的意境,也仍会随着书页的翻动将脆弱的心再度揪紧。
(13)、什么人得到便宜呢?单单便宜了那些没良心的,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良心,怎么会受良心责备?而倒霉的却是那些天良尚未泯灭,还有羞耻心的正派人。所以说,在尚未做好准备的土壤上实行改革,何况还是照抄人家的做法有百弊而无一利!陀老爷子成功预言了他逝世几十年后俄国土地上的共产主义灾难。也适用于在那之后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灾难。《卡拉马佐夫兄弟》
(14)、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15)、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将犯罪和惩罚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和忏悔。他最终转向了第三人称无所不知的声音,让读者直接进入主人公痛苦的心灵。
(16)、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想得到一点人生的乐趣。——《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17)、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18)、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陀思妥耶夫斯基
(19)、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名字的词根是俄语单词Раскол,意思是指十七世纪中叶俄国宗教上的分裂运动。所以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名字即指异教徒也指性格分裂的人或精神极度敏感和挥舞着斧子的疯子。
(20)、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四周全是面包。——《卡拉马佐夫兄弟》
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译本
(1)、人生有多少步棋要走?我们无法预料的又有多少?——《白痴》
(2)、陀氏的第一部小说是写于1846年的《穷人》,小说里讲述了两个贫穷的女孩的不同境遇,书中将贫穷带来的心理压力描写的非常透彻。陀氏的朋友将这本书送给了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涅克拉索夫和陀氏的朋友都被震撼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也对陀氏赞不绝口,预言他是俄罗斯文学天才的继任者。
(3)、《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4)、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
(5)、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同年完成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两部浪漫主义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
(6)、据说任杂志社主编的浬克拉索夫在读完 小说后兴奋地冲进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办公室,大叫:“又一个果戈里出 现了! ”别林斯基和他的追随者看后都有一样的感觉,别林斯基更称陀思妥耶夫斯 基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 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
(7)、这个不散的宴席,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一个人是多余的。
(8)、整个人类永远渴望着一定要把自己组成一个世界性的整体。有许多伟大的民族具有伟大的历史,但是这些民族越高超,就越不幸,因为他们对全人类世界性联合的要求比别的民族更强烈。
(9)、万物像一片海洋,一切都在流动,汇合,在一个地方触动一下,就会在世界的另一端生出反响。
(10)、在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底下,人类的确是有上等人下等人的阶序的,只是这阶序不是用道德价值来区分,而是用强力意志来区分。
(11)、一个人如若不劳动,如若没有合法的、正常的财产,他就不能够生存,他就要腐化堕落,变成兽类陀思妥耶夫斯基
(12)、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13)、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AWXJ-0o4dtsGGKhDR144Q提取码:HJUW 书名:罪与罚
(15)、认识自然、灵魂、上帝、爱——这只能通过心灵,而不是依靠智慧。
(16)、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17)、(企鹅经典版封面,选用了书中经典的一幕:拉斯柯尔尼科夫持斧犯罪的一幕)
(18)、1930年,《罪与罚》首次由韦丛芜译为中文出版,自此以来中国已出现了几十种中译本。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在1920年前后开始。近80年来,中国对《罪与罚》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40年代,研究停留在一般的评介阶段,突出陀氏对“被侮辱与损害者”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批判,但几乎都认为陀氏小说的艺术性有缺陷,如结构拖沓冗长,主人公语言与作者语言相似等。50—70年代,研究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而趋于停滞。1957年,叶尔米洛夫的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论》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不少研究割裂陀氏及其作品,把他描绘为伟大艺术家和反动思想家的奇怪混合物。80年代,巴赫金的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被介绍到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后,“共时”、“复调”、“狂欢化”之类的术语便成为研究陀氏时不可缺少的话语。近20年来,中国学者对陀氏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领域不仅涉及单篇作品,还对陀氏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陀氏的宗教哲学、心理描写艺术、人物结构和叙事模式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19)、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20)、这里应当说明的是,这张一览表是根据我的译本编的。有些译名可能跟其它译本不同:我的译本,人名是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俄语姓名译名手册》译的,而且把俄语名字的众多变体(如拉斯柯尔尼科夫妹妹的名字阿芙多季娅就有杜尼娅、杜涅奇卡等七种之多)尽量简化了,理由在本书《译序》里有详细说明。
(1)、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2)、陀氏的心理描写历来受到评论界的重视。早在1936年,鲁迅在《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中说:“医学者往往用病态来解释陀思妥夫斯基的作品。这伦勃罗梭式的说明,在现今的大多数的国度里,恐怕实在也非常便利,能得一般人们的赞许的。但是,即使他是神经病者,也是俄国专制时代的神经病者,倘若谁身受了和他相类的重压,那么,愈身受,也就愈懂得他那夹着夸张的真实,热到发冷的热情,快要破裂的忍从,于是爱他起来的罢。”
(3)、当新的一代刚刚成长起来,并逐步占领他们曾在其中大显身手的那个舞台的时候,他们也就快得的出奇地渐渐被人忘却、被人忽视了。
(4)、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5)、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6)、随着岁月的流逝,悲愁仿佛与快乐混合一起了,变为喜悦的叹息。在人世间就是如此;每个灵魂都会受到考验,得到安慰的。
(7)、《罪与罚》共分六部和尾声。第一部写犯罪,其余五部写惩罚--拉斯柯尔尼科夫作案后精神上受到的折磨。第二部展现各种矛盾。第三部拉斯柯尔尼科夫同妈妈妹妹的矛盾展开,侦查员波尔菲里初次敲打拉斯柯尔尼科夫,杜尼娅同卢仁的矛盾展开。第四部:拉斯柯尔尼科夫跟斯维德里盖洛夫的矛盾展开;杜尼娅跟卢仁的矛盾结束;拉斯柯尔尼科夫夤夜访问索尼娅,发现她内心之美:为了继母及其子女,甘愿牺牲自己,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拉斯柯尔尼科夫要她给他读拉撒路复活的故事;波尔菲里再次敲打拉斯柯尔尼科夫。第五部:拉斯柯尔尼科夫同妈妈妹妹的矛盾结束;拉斯柯尔尼科夫对索尼娅说出了杀害老太婆和利扎韦塔的经过和原因;卢仁栽赃陷害索尼娅,被揭穿;马尔梅拉多夫一家悲剧结束。第六部:波尔菲里跟拉斯柯尔尼科夫摊牌,劝他自首;斯维德里盖洛夫跟杜尼娅的矛盾结束;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尾声:交代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后的情况:妈妈病逝,妹妹跟拉祖米欣结婚,他受罚之后获得新生,跟索尼娅相爱。
(8)、《罪与罚》一出版就获得成功,1880年代就被译成法文、德文、瑞典文、英文、波兰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丹麦文、挪威文、芬兰文,对世界文学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意大利、德国都产生了一些"卫星小说",继续阐发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的主题。
(9)、读《罪与罚》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喝酒。还必须喝白酒。不是伏特加,是我们家隔壁酒铺子里酿的原浆酒,清醇甘冽,不上头,好喝之极。仿佛要喝一些酒才能读出这本书的味道,或者说,酒使我陷入其中更深,流连忘返。可我总有一种没喝够的感觉,觉得酒还没喝到对得起这本书。可能是没有伏特加的原因,酒还不够烈;可能是我吃了太多的菜,说了太多的话,酒精经过喉咙进入身体的速度不够冲,不够孤独。总是觉得自己还愿意就着书中弥散的情绪多饮几杯,沉醉不知归路才好。还能找到归路,就是不够。
(10)、地主司维特里喀罗夫等人物在小说中的突然出现和奇特的行为使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紧张之感,这种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值得仔细研究。 --《世界文学史》
(11)、刽子手的特性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胚胎之中,然而人的兽性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的兽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胜过了他的其他特性,这个人自然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
(12)、在创作《穷人》的同时,陀氏开始积极参与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活动,1849年,陀氏因参加拉季舍夫小组涉嫌革命而被捕,之后几个月被关在监狱中。最后他被判处死刑,直到行刑最后一刻,沙皇才降下旨意赦免他。这个经历对陀氏影响深远,加深了他的宗教信仰,并使他在《罪与罚》的思考中追溯到更深刻的道德问题。
(13)、183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4)、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5)、 在这期间,拉斯柯尔尼科夫认识了心地善良的妓女索尼娅,她虽是社会上人人歧视的妓女,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继母的孩子不再挨饿,她的生活不是为了自己,在这一小说中,索尼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圣洁与救赎。受到笃信宗教的索尼娅影响,拉斯柯尔尼科夫终于主动向警方自首,坦承杀人罪行。经审判,拉斯柯尔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刑八年,索尼娅全力支持他,她安排好弟妹的去处之后,便跟随拉斯柯尔尼科夫一起到了西伯利亚。
(16)、总的来说,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念最接近的,是台湾的结果……到此为止罢。
(17)、解救他的是索尼娅,索尼娅带着他朗读《圣经》,索尼娅让他重新皈依基督东正教,索尼娅为了他牺牲,索尼娅简直就是俄罗斯美好女子的化身。最终,犯了“罪”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接受了“罚”,并得到了“爱”。
(18)、我搬一块砖头去建立普遍的幸福,因此我心安理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故事梗概精选11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