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金的资料
1、作者巴金的资料20字
(1)、本书为巴金先生的好友萧乾先生所著。朋友和友情在巴金的生命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而在朋友们眼中,巴金是一位挚友、益友和畏友,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人。作者说过:“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本书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巴金的往来,巴金对自己的帮助,记巴金的生平事迹,歌颂了巴金提倡真话、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心中有爱的美好品质。本书中还收录了萧乾写给巴金的几十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也能看出二者之间的深情厚谊。
(2)、(45) 刘麟:《巴金的最后一件工作》,《文学的怀旧》第138页。
(3)、智识丨如果不懂爵士乐,电影《爱乐之城》你可能白看了
(4)、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迎合、攀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5)、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6)、1978年春天,巴金到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留下来访友,很多老朋友都是劫后重逢。3月15日上午,两位在《人民日报》做编辑的朋友夏景凡和姜德明去前门饭店看望巴金,中午,他们又一起去晋阳饭店与在那里的袁鹰会合一起请巴金午饭。在去饭店的路上,喜欢新文学书刊收藏的姜德明同巴金谈起女作家罗淑:
(7)、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8)、巴金所经历的这一个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百年。朝代更迭,制度替换,思潮涌动,风云变幻。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情形态、生活形态。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贡献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
(9)、(44) 见巴金1985年12月24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巴金1986年2月1日致杨犁信,同前,第478页。
(10)、姜德明后来把他们的谈话内容写进文章发表,这一次谈话,可能是巴金最早向友人透露建立类似文学馆这样一个“单位”的设想。历史地看,我们不能不敬佩巴金的敏锐,他的资料保存、搜集的意识走在了大多数作家和学者的前面。1979年巴金访问法国、1980年访问日本,在海外,他看到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的热情,这与国内刚刚结束的文化浩劫中被当作“毒草”恰成对照。他还看到一份资料,讲日本东京有一家近代文学馆是靠作家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行动起来建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呢?
(11)、(54)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30页。
(12)、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3)、(24) 罗荪1981年6月28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14)、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15)、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6)、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17)、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18)、(41) 巴金1982年2月19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3页。
(19)、本书是与巴金有六十年友谊的老友黄裳所著,记录了作者与巴金的交往细节,作者对先师的怀念,巴金的写作与生活,以及巴金的家人、朋友等。本书还收录了多封作者给友人的书信,信中多有涉及巴金之处,私人通信中所提供的线索,虽然谈不上系统,但在零星的文字间却有着比公开发表的文字更为直率和真实的细节。本书笔调生动、优美,是研究巴金不可多得的著作。
(20)、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变局、挑战,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让人目不暇接。
2、作者巴金的资料袋
(1)、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2)、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3)、与此同时,巴金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捐赠珍贵的书刊、手稿、字画。1981年他就表示:“关于文学馆,以后我还可以:捐赠资料;继续捐赠稿费;捐赠解放后出版的文学书刊,如《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戏剧报》等全份。”(46)后来他又说:“一有房子,我就准备把捐赠的书刊和资料送出去。……我要在去世前把这些事一一办好。这的确是件好事,也值得花费您晚年的宝贵时间、精力和心血。”(47)这些书刊都是他亲自挑选和整理的,这个工作占据了他不少时间:“从香港回来,还要清一点书和资料送给文学馆。摇旗呐喊的事情我还可以做一点。总希望让文学馆早日建立起来。”(48)“我下次去京,还要带几本书给文学馆。我的作品馆内缺的,我可以陆续补齐。你们需要什么,请来信通知。”(49)——“你们需要什么,请来信通知。”这几乎是有求必应啊。巴金给文学馆捐资料不仅仅是那一段时间,而是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直到老人身体衰弱无法再做这件事情为止。
(4)、(5) 巴金:《后记》,《巴金全集》第20卷第703页。
(5)、“只要我一息尚存……”,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文学馆呼吁和努力。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年,他又在为文学馆现代化的、永久性的馆舍而呼吁,他的一生绝少为自己个人的事情向领导人提出什么要求,但是,那些年,见到相关领导,他都会为文学馆呼吁。1993年1月3日,他尽管写字吃力还是提笔给当时的最高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文学馆遇到的困难,最迫切的是馆舍的问题,他说:
(6)、关于文学馆的事,我同光年同志研究了,现在领导上还是比较重视,冯文彬同志提议先由北京市拨一所房子作为过渡之用,年过后就需要自己去跑、去催,否则仍然是一纸空文。地方是北京原国际俱乐部(在东交民巷),抓紧一点也许能给,这样可以先有落脚之处,便可着手工作了。叶老的字已经写好了,我将去取来,先把招牌做好挂起来,其他一些准备工作,都将逐渐开始做起来了,还想向各省市文联作协发信请协助搜集有关资料。您有什么意见,望随时示知。(26)
(7)、希望是人生之需要,人如没有希望,何异江河干涸了流水。
(8)、虽然这过程中,难免会有辛酸、委屈。但你要知道,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每个看似轻松光鲜的人背后,都有一段硬撑的过去,撑过白天的疲惫,撑过夜晚的孤独,坚守着最初的梦和爱,用日夜的打拼争取向往的生活。
(9)、纪申,原名李济生,1917年出生,成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员。著有《思绪滴点》《论巴金及其他》等,翻译外国作品有《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巴库油田》等。
(10)、今天,还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亲近巴金。令人欣喜的是,巴金的影响力在“后浪”中不断延伸。他们热爱巴老,研究巴老,并以此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11)、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2)、据悉,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一年多来,上海之巅读书会这一品牌活动已举办近40期。
(13)、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
(14)、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
(15)、(12) 巴金1981年1月9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80页。
(16)、巴金记得个旧“春天的风轻轻地揩去我脸上的尘土,从不远处送过来鼓声和人们的笑语,山坡上高高低低一幢一幢土红色和灰色的楼房,人们告诉我它们都是工人的宿舍。我不由得想起小说里没有窗户的阴冷潮湿的‘伙房’。过去那两座光秃秃的山老阴山和老阳山不仅绿树成荫,而且修建了不少美丽的楼房。我住的宾馆是在过去的乱坟堆中间建筑起来的。再也找不到乱坟堆,也看不到死城了。我来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兴旺的城市……”刚回到上海,巴金在3月25日便写了散文《个旧的春天》。
(17)、“10年来所有论文高频词的前十——巴金、小说、自己、中国、文学、作品《家》、作品、文化、研究、生活。由此来看,以小说文本美学研究为主,《家》和《寒夜》是涉及最多的作品。研究依据多是《巴金全集》这套著作,对其他的文献挖掘相对较少。”
(18)、“创办一所‘现代文学资料馆’,您感兴趣吗?”(10)这是巴金1980年11月15日给姜德明信中的一句话。随后的几封信中,他们都在谈论此事,巴金表示:“我愿意为它的创办出点力,而且相信肯出力的人一定不少。您觉得怎样?”(11)“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建立这个馆。您看怎样?”(12)渐渐地,设想已进入操作层面的计划:“文学资料馆的事还需要大力鼓吹,我给罗荪写信也提到了。我建议中国作协负起责任来,钱和资料大家捐献吧。”(13)
(19)、7月31日—1984年3月21日合计:163215元(45)
(20)、这里显示的仅仅是不到两年的捐款数额。这个细目上的数字,多则十几万,少到十几块,数额并不一定很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捐款是“涸泽而渔”式的,一个不留啊。巴金对文学馆真是全心全意。
3、作者巴金的资料主要内容
(1)、(6)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2)、巴金先生与一些收藏家不同,现场展出的这些作品都是与他有来往的人,是他的朋友或者晚辈,作为友情的纪念赠与他的,其中有许多文人往事。
(3)、《灭亡》既表达了对杜大心为理想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的赞赏,又说出了作者内心对杜大心行为的“反对”态度,还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无比憎恶的心情。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一代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反抗、追求和牺牲精神,表现了他们的爱与憎、快乐与痛苦。
(4)、巴金在序言中写道:“说《砂丁》是匆忙中的产物,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而且说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匆忙中写成的,也不是一句夸张的话。但是我仍旧爱这篇小说,就像爱我的其他的作品。因为它和我的别的作品一样,里面也有我的同情,我的眼泪,我的悲哀,我的愤怒,我的绝望。是的,我的绝望,我承认,但这并不是一切。”
(5)、研讨会现场,一组大数据印证了巴金影响力依然在“后浪”中延伸。
(6)、(8)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439页。
(7)、▶ 到城市上空的“非常花园”,给心灵做一场SPA
(8)、巴金与桂丹华(中)、詹剑峰(右)合影于巴黎,时巴金正创作《灭亡》
(9)、10年前,位于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对公众开放,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学地标,至今已有100多万人前去参观。
(10)、读完画册,今天的“后浪”们会发现,巴金的世界是博大的,从胸怀到能量;也是纯净的,他始终目标如真诚如初;更是朴素的,不论他有多大成就,总是轻轻地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1)、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
(12)、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13)、时光荏苒,我也已垂垂老矣!回忆起曾经哺育自己成长、带领走过青春岁月的这些精神上的导师,不能不满怀着感激的深情。而我又有幸,从一九六三年初次拜识巴金老人,断断续续有所交往,迄今已有整整四十年了。其间,又不断得到他的关爱、教诲,听到过他许多次率性随意的谈话,甚至还有两次长达半个月左右朝夕相处的日子,有意无意深深感受到他处世待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独有的人格魅力,使我的灵魂常常受到冲击,得到洗涤。我想把我的这些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告诉读者,对于人们认识理解这位二十世纪文学大师的真性情、真心灵,可能多少会有一点参考作用。
(14)、周立民指着墙上的一幅黄永玉木刻作品说,这是他整理巴老东西时发现的,木刻夹在巴老的书中,问黄永玉时他自己也很惊讶,“巴老到底哪里得到的,是个谜。据黄永玉先生猜测,是萧乾先生送给巴老的。每幅画背后都有故事。”
(15)、2月22日 上海款转北京利息款13000元
(16)、▶ 浦东开出一朵艺术“金兰”!东艺让市民赏艺路线“东移”的这15年
(17)、1981年4月,在“随想录”专栏中,巴金专门写了一篇《现代文学资料馆》,“可能有人笑我考虑文学馆的事情着了魔”,(6)巴金是这么写道,他对文学馆的盼望之热切竟然以“着了魔”来形容。1982年,他又写了一篇《再说现代文学馆》。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把他倡议建立文学馆的主要构想和意图讲清楚了:“我设想中的‘文学馆’是一个资料中心,它搜集、收藏和供应一切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五四’以来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书刊、图片、手稿、信函、报道……等等、等等。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将来‘文学馆’成立,需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7)搜集研究资料之外,这个倡议还跟巴金后半生的经历和晚年的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段时间,现代作家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他们的作品被污蔑为“毒草”,究竟该如何评价“五四”以来的作家的贡献和这一代作家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巴金有自己的思考。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巴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文学资料馆,将那些宝贵的资料留给社会、留给后人。“有了文学馆,可以给我国现代文学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做一个总结,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搞文学工作的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8)
(18)、《明我长相忆:走近巴金四十年》悉心记录了作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直至二〇〇三年这四十年间,与巴金面对面的交往过程。巴金晚年创作《随想录》,赴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对青年人的挚爱与鼓励,坚持独立思考,桩桩件件、点点滴滴的真实记录,呈现了巴金晚年四十载的经历与状态,被予以完整记录和保存的对话和书信材料则还原了巴金当年的所思、所言、所感。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见,向世人再现了巴金的真性情、真心灵。
(19)、(40) 巴金1981年7月7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8页。
(20)、周立民,1973年出生。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出版有巴金研究专著和传记《另一个巴金》《巴金画传》《巴金〈随想录〉论稿》《似水流年说巴金》《〈随想录〉版本摭谈》等,文学评论集《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闲花有声》等,散文、学术随笔集《翻阅时光》《简边絮语》《槐香入梦》《文人》《甘棠之华》《微风拂书》《躺着读书》等,编有各类文献资料多种。
4、作者巴金的资料图片
(1)、(35) 小叶:《大量开放文学矿藏的时代已经到来——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杨犁》,《文艺报》1985年9月26日。
(2)、(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
(3)、我谈起已故女作家罗淑,非常惋惜她生前写得太少了。巴金说他手头好像还保存有罗淑的几封信,应该有个单位来搜集这些东西,包括别位作家的资料,都应放在一起,好让人们来研究。我说可以考虑把原稿先在报刊上发表,巴金以为:“那倒不一定,只要有人管起来就好。”(2)
(4)、对于我来说,巴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启蒙老师。我是从他那里最早懂得了爱,懂得了爱人类,懂得了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使人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是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也许,巴金的作品对中学生更有吸引力些。因为热情洋溢,宣泄苦闷,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自由翱翔,正符合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怀。巴金就像站在人生入口处的诗人,在呼唤引导着我们。也正如但丁说的那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让我们勇敢地迎接人生的风暴吧!
(5)、(57) 刘麟:《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文学的怀旧》第141页。
(6)、上海谷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检索了2009年-2019年的知网关键词检索,巴金的研究文章约1700多条,经筛选后有效样本近800篇。
(7)、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捧起他的《家》《寒夜》《随想录》等经典作品,感受文学的力量。
(8)、同时,上海之巅读书会全新板块“首发上海”系列启动,多位学者、出版人追忆探讨“在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巴金精神遗产”的话题。
(9)、今天我能来我心里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的日子,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应当有一个这样的文学馆,至少应当有一个。现在成立了,这是很好的事情,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从今以后就会从小到大。
(10)、我最早读课外书,是在小学三年级。第一本启蒙读物是《三国演义》。有一次,我在外祖母家度假。那个地方没有别的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外祖母看见我一副落寞的样子,忽然想起,说:“你到阁楼上去看看,那里有你舅舅的书,看看有没有你爱看的书!”外祖母没有进过学校,不知道那是一些什么书,但她晓得那是可以让我消磨时光,相当于玩耍一样的。我在那里很容易就找到一套《三国演义》,崭新的,装订成四册,刚拿上手,就被吸引住了。虽然是半文半白,我半懂不懂、囫囵吞枣,却也兴趣盎然地把它读完了。后来几乎每年暑假,只要没有别的书可看,没有别的玩耍,我就会把它重读一遍。可以说是它领我走进了文学殿堂,看到了另一个丰富新奇的世界。从此我看演义小说,看武侠小说。稍长大后,不满足了,开始读新文学作品:巴金、老舍、曹禺、茅盾⋯⋯然后是鲁迅,外国文学名著。范围渐渐广了,书也渐渐读的多了。
(11)、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备注项请注明“稿费”,以便登收
(12)、巴老说过,只要有人读我的书,我的书还在源源不断地印,我的爱在人间就不会消失。
(13)、 读了您的信深受感动,多次提到文学馆能早日实现,我在作协的书记处会上也一再提出,现在是领导上十分重视,除了胡耀邦同志、习仲勋同志、乔木同志外,冯文彬同志也很重视……
(14)、他是一个大写的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从不放弃理想、追求、光明的呼号,用文字不断拷问着世人的灵魂,用作品给予了我们一个时代的精神。
(15)、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6)、在我的童年时代,有一件小事曾经深印在我脑中,久久不能忘却:有一个时期,我常常看到大姊倚门坐在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埋头看书。有时,整整一个下午,动也不动地在那里读啊读啊,天色渐渐昏暗了,母亲已经好几次呼唤我们吃晚饭,但是大姊仍然端坐不动,却还发出了唏嘘的悲泣声。原来她在读巴金的《家》。她为书中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我当时很诧异,这是一本什么书,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但这个谜,是在我长大以后才渐渐解开的。
(17)、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18)、“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愿意为文学馆的发展出力”,巴金说的不是一句空话。就在文学馆开馆典礼那一天,工作人员还记下巴金这样一个深情的举动:
(19)、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20)、如今,每当我面对门前刻有巴金的话的那块巨石时,我常常想到巴金故居所藏的给出版社的通用信笺,巴金要用自己的稿费来实现一个梦想,从那张薄薄的信笺,到这块巨石,到这么宏大的一座文学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追求理想者的信念和实践中实现了。每逢与巴老的手相“握”,推门走进文学的时候,我又想到他对文学馆第一任馆长杨犁说的话:“让我们大家为文学馆多多出力吧。文学馆会发展下去。中国作家的美好心灵会通过文学馆的发展而开花结果,我坚决地相信事业一定会大发展。”(58)薪尽火传,一种责任之外,还让人感到任重道远。
5、作者巴金的资料简介与《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1)、“有幸参与见证过巴老的年代。”资深评论家毛时安谈到,在风云变幻、众声喧哗的世界,我们更期待有一种超越性力量的声音,让每个人静静思考。
(2)、回顾《砂丁》艰难跋涉的历史行程,我从中发现巴金特有的一种执着认真的创作精神,我把它称之为“巴金文学精神”!在今天和今后,这种“巴金文学精神”都会给我们很大的鼓舞。
(3)、▶ “四时花卉”独缺梅,如何为割配画作找“原配”?上博讲坛来揭秘→
(4)、而他的精神遗产和思想命题,并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在当下仍然有着生命力。
(5)、(16) 曹禺:《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1981年4月2日第8版。
(6)、他特别提到,巴金故居这些年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积极联动读者,二是做青年论坛,邀请年轻一代参加巴金研讨会,“每个作家都是一个世界,要进入一个世界,不容易的。我们如何把巴金研究提到一个高度——让更多读者和青年人亲近巴金?巴金故居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让我们对杰出作家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的过程。”
(7)、巴金藏名家书画展展出巴金生前精心保存的沈尹默、茅盾、冰心、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等友人赠予的近20幅珍贵的书画作品。
(8)、有了文学馆的设想后,巴金打算捐款、捐资料,日本作家是这么做的,他相信中国作家也可以办到。当文学馆的筹建启动后,这位一辈子自食其力的作家迫不及待地要兑现承诺。
(9)、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认为《巴金的世界》资料丰富,展现了巴金在作家、翻译家之外身为编辑出版家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巴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细节。
(10)、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 。
(11)、作品以1925年军阀孙传芳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通过小资产阶级革命d人杜大心反抗军阀的斗争及其悲惨命运,控诉了军阀镇压工人运动和革命d人的罪行,歌颂了革命d人和工人领袖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
(12)、ISBN :978-7-80768-069-7
(13)、此次展览所展示的是作品,更是一位世纪老人和他的朋友们历经风雨后仍然不变的纯真友情。
(14)、(19) 罗荪1981年1月29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4—26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5)、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16)、1980年8月15日,巴金访问瑞典归来在北京居停期间又见到姜德明,他再次提起文学馆的事情:“‘原来我也想过,是不是由作家们出一点稿费支持一下,这也是作家们都很关心的事。后来周扬同志说,还是由公家来办吧。’巴老以为只要有了房子就好办了,馆内的书刊杂志,谁若需要提供的话,请出一点手续费就好了。他又说,有个朋友准备写文章要为文学馆呼吁了,让我也考虑写文章。”(3)巴金已与周扬等领导沟通过,此时创办文学馆的想法已趋成熟。
(17)、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 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18)、巴金1960年3月对个旧的访问,虽然匆匆,却使个旧获得了巴金珍贵而长久的爱。
(19)、得来信后,我曾与光年、周扬同志讲到这事,他们十分赞成还自告奋勇,必要时他将去活动一所房屋,以作馆址,需要先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我想总要促成此事。(19)
(20)、(58) 巴金1990年3月31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84页。
(1)、别无选择,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罗荪向巴金汇报:“文学馆的事已作了布置,下周将去访乔木同志,拟一面修缮,一面着手收集资料,并住进人员,订出进度规划,积极进行。”(31)随后,罗荪又向巴金详细叙述由张光年支持的中国作协d组会关于现代文学馆面临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商请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方案,“拟订了修建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修缮三两个院落,第二步清除火烧场,修建第五个院子,第三步修建第六个院子”还有专门修建一个文物资料存放处……”(32)
(2)、巴金到底捐了多少东西?目前尚无精确和全面的统计。从可查的数字看,书刊,近九千册。“出版时间最早者为1909年,至迟者为1993年。其中1949年12月以前出版者二千余册,1950年1月至1966年5月出版者四千余册,1966年6月至1976年12月出版者约三百册,1977年至新世纪初出版者二千余册。”(50)这些书分十多批陆续捐赠给文学馆的,里面有大量的作家签名本,也不乏现代文学的珍本书。《人民日报》在1983年11月19日曾发表一则题为《巴金捐献珍贵资料》的简讯(署名“文”),谈到的应当是巴金第一批的捐赠,尚以书刊为主:
(3)、7月31日 《探索与回忆》稿费1550元
(4)、(43) 巴金1982年3月15日致李致信,《巴金全集》第23卷第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5)、本书内容分为三辑:甲辑是对巴金生平、思想等关节点的考察,从具体的史料谈到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所作所为;乙辑谈一谈作为编辑家巴金的贡献,作者相信历史将会证明,编辑家巴金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贡献丝毫不逊于他自身的创作;丙辑,作者选了一些历年来关于巴金的对谈和接受采访的文字,这些文字直接、坦率,不拐弯抹角,特别是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能够看出社会和公众更关心或期待了解巴金的哪些方面,是单纯的个人写作所没有的。
(6)、“正在整理,确切的数字还不晓得。反正这是第一批,今后还要不断整理。不断捐献给文学馆的。”巴金说。他蓦然想起一件事告诉记者:“最近找到曹葆华早年写的一本诗集《无题草》手稿,那是几十年以前他给我准备在上海出版的,后来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出成。现在把它捐给文学馆,也算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保存的地方。”(51)
(7)、(23)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8)、⑴ 分别见于《中国青年》1958-《读书》1959-
(9)、图片:郭新洋、李铭珅、主办方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10)、正因为巴金作品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有深远影响,在四九年后文艺界领导人不断对巴金旧作提出批评,强调要清除其消极影响,告诫青年多读工农兵文艺,不读或少读巴金、冰心的作品。到了一九五八年,上面号召插红旗、拔白旗,大批老知识分子就被当作资产阶级“白旗”,遭到批判和冲击,成了迫害的对象。文化打手姚文元最会揣摩上面旨意,率先发动了对巴金的大批判,先后发表了好几篇长文,声称:《灭亡》《家》中宣扬“阴暗的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它起着思想上的腐蚀、破坏作用”,有些青年读了他的书,“严重的发展到反d。这点在去年鸣放中,是暴露得很清楚的”。姚文元还说,觉慧出走以后,有可能“变成一个反动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批判肃清巴金思想,是“青年们共产主义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⑴从而煽动起许多高校学生、报刊对巴金围攻,制造了种种可怕的罪名;甚至说巴金的作品引导青年堕落,仇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等,把青年成了“右派”的根由也挖到巴金身上。这些可以置巴金于死地的政治罪状,用心是非常险恶叵测的。
(11)、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2)、巴金是写锡城写“死城”的第一位作家。那是80多年前的1932年春天,巴金刚写完长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有编辑向他约稿。巴金在上海根据留学日本的云南好友黄子方给他讲述的零星故事,于五六月间快速地写作了中篇小说《砂丁》,随即分两期发表于《申报月刊》。
(13)、巴金深情而真诚地写道:“我跟锡城分别后,一晃就是二十年。我得到了‘第二次的解放’,锡城经过十年浩劫也得到了新生……”
(14)、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15)、昨天,在最高书店——朵云书店旗舰店,《巴金的世界》新书首发式在林风眠、关良等等名家书画围绕下举行,这些书画,都出自巴金先生的收藏。
(16)、《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选做课文时有所删减。
(17)、周立民说:“我不知道,有那么多荣誉、头衔、议论、评价乃至传说,加在巴金先生的身上,我们是否还有可能拨开迷雾看清他;我也不清楚,今天的一切是否都是巴金先生想要的。所以,多年来,我总是试图把这个人还原到他当初的环境中,去看他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把他放到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里,去体味他可能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18)、 巴金的处女作是《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寻找一些非功利的、纯粹的、审美的东西,充实自己的心灵,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0)、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
(1)、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2)、巴金后来捐献了更多的作家书信、手稿和名家书画……正如前所述,数量和价值也许不能说明什么,这位文坛巨匠对文学馆的那颗心才是最宝贵的。巴金的晚年,随着年岁的增长也进入多病期,尤其是帕金森氏症严重影响他正常写作和生活,可是,他仍然有大量写作和翻译的任务,虽然几乎谢绝一切社会活动,然而家中访客还是不断,各种各样的“干扰”都在影响着他的写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把晚年的宝贵时间和有限的精力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文学馆的建设事业中,这的的确确是把文学馆的事情当作他自己的事情。他不仅是文学馆创建的倡议者,而且一直是身体力行的重要支持者。
(3)、(25) 罗荪1981年7月14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4)、图:1985年3月26日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仪式上讲话
(5)、巴金回信中再次明确自己的想法,并要带头捐款:
(6)、(14) 臧克家:《建个文学馆,好!》,《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7)、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8)、当然,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我的读书范围更广了。但是,巴金的书,的确是我读新文学书的起点,也一直是我喜爱的。
(9)、1983年1月29日 《父与子》再版费152元
(10)、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11)、萧乾(1910—1999),记者、作家、翻译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散文、随笔集《人生采访》《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等多种。另有译著《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等,有《萧乾全集》和《萧乾译文全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作者巴金的资料袋精选13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