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精选精选149句文案

道德经感悟精选精选149句文案

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

1、道德经的神奇力量

(1)、老子说: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2)、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3)、我们有多少人,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4)、释义:聪明的人不随意乱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人。

(5)、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真正懂得“道”的人,是顺其自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作为;但实际是则是没什么事情做不到。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情,在不动声息之中大有所为。

(7)、人在社会生活中,福与祸总是相辅相依的,在得到“福”的时候,也要想到福里会不会有相应的“祸”,在得到“祸”时也要想到,会不会因祸得福。生活中总会有变幻无常,福祸难测。

(8)、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9)、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10)、世间所有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是因为有不美好的情况存在,只有对比才能发现美,世人皆明了什么是善良,其实就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事物存在,有了对比才能看得出善良。

(11)、在道德经中,道的内涵是多样的。好玩的国学认为,最起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2)、这一定说明了我们训练、管理的不足,再打也是枉然。

(13)、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例行,就必然会有例外。

(14)、金银财宝即使堆满屋,终究也未必能守得住,因一时富贵而骄横无礼的人,再多的财富终究都是祸根,所以做事情要懂得功成身退,不宜高调,这就是人世间的规律。

(15)、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16)、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怎么会有忠臣呢?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19)、这段文字翻译简单,理解起来很困难,它能翻译成:“道”这种东西一直存在着,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十分深远、十分磅礴,似乎是世间万物的源头。“道”无所不能,能挫掉世间万物的锐气,解决世界上的纠纷,像光一样伟大,像尘土一样无处不在。不知道他是谁衍生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他比一切出现的都早。

(20)、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性格;

2、道德经感悟精选

(1)、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好,并不代表别人就不能坏;我们善,也不代表别人就不能***。

(2)、第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无为,它不会去特意干涉什么,道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应该具有的那种方式去行事。这叫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要去干涉他,就让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这种哲学运用到生活上,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刻,有春风得意,也有失败消极,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们应该做的,要像自然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这就叫做清静无为的生活。

(3)、要想得到自己深爱的东西,必然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财力,珍藏丰富的财物总会有一天会感到有沉重的***失。

(4)、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5)、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6)、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就不要强行干涉。

(7)、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最大的美德。***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8)、一个***的财力,管理方法,重要的机密是不可以随便让人学习和掌握的。

(9)、《道德经》里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怨恨可以化解,怨气却无法消散。总是勉强自己,去包容别人;哪里还有心情,去好好做人呢?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11)、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12)、杨鹏老师研究《道德经》20年。在《道德经》领域出版有三部著作:

(13)、***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传统优良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 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未遂。正是这 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 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 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4)、于是一边痛恨自己,总是这么拖延和懒散,一边又纵容自己,去贪念于当下的满足和安逸。

(15)、同时,“道”不仅仅包含规律,他也包含着人生、世间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所有的现象,他们运行的开始和结果。总之,道很广阔。在世间,春夏秋冬是道,人生老病死也是道,落叶归根、太阳东升西落都是道。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这就是道,但道不仅仅局限于此。

(16)、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17)、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18)、《礼记·大学》云,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古人竟如此重视“静”的功夫!

(19)、道德经思想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都给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辩证逻辑思维上,老子讲福祸相依、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20)、杨鹏老师,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大学古典文献学教授。

3、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1)、老子说,创造了东西却不占有,做出了功绩却不自恃功劳,养育了东西却不主宰它的命运,这才是深妙的德。

(2)、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3)、自 老 子《 道 德 经 》 问 世 以 来,人 们 对 其 研 究 探 讨 从未 间 断,仁 者 见 仁,智 者见 智,众 说 纷 纭,莫 衷 一 是。我 认 为,“天 人 合 一”的 思 想 念、 “道 法 自 然”的 处 事 原 则、“无 为 而 治”的 行 为 方 式,是 其 思 想 精 髓,应 作 为 重 点 来 研 究,进行 深 刻 思 考 。   

(4)、《道德经》有言:“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

(5)、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一是善良慈爱,二是懂得节俭,三是不敢在众人面前争先恐后。

(6)、老子说,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减***了又减***,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7)、老子用一句话就说明了天地万物的产生和根本,正所谓大道至简。

(8)、全文虽5000字,从字数上看,的确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广博精微,尤其在哲学的辩证法上的贡献更是同时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9)、➣钻石会员A卡:主要针对律师、税务师等涉税专业服务人士;

(10)、正所谓“故知之始己”,打败挫折的方法,就是从不断自省开始的。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2)、一个悟透“道”的人,即使在家不出门,也能推理出天下大事,不看窗外,也能知道天上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也就是哲学范畴,人只要广博学识,懂得事物发展规律,就能推理出更多的事情。这就是“道”的作用。

(13)、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14)、人只有不争名、争利,不逞强、不显摆,所以世人也就没有人能与你相争了。

(15)、所以,类似于早起、劳作,这类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超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 《道德经》81章

(17)、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达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19)、“道”也在社会中,比如做了坏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一方面有所得,就会在另一方面有所失。“道”来无影去无踪,也许很是虚无,个人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认为对此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不管你信与不信,道始终在这里。

(2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话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老子在出关之前著作的道德经,他的核心思想是道,那么道如何为人类社会、为人类自身发展起作用呢?这是道的体用一体的问题。道为体是说道的终极意义,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支配者,是万物的总根源,它超越万物而***存在,但它又体现在世界的任何方面。人既然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当然就应该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在道的规律的支配下发展,这种哲学原则叫道法自然。

(3)、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失。

(4)、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5)、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老子给我们描述了一整幅蓝图,那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西方文化里的上帝创造万物差不多,他们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应该保持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而区别是:道生万物但不主宰万物不需要你给他提供什么(长而不宰),而上帝却是既生你也主宰你的命运,故而基于西方文化就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教等各种宗教,教徒得不停的把自己美好的东西上供给他们的主!

(6)、古时候的贤人谋事者懂得“道”的运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能力却是通达微妙,一般人是琢磨不透的。

(7)、11当日申请会员,还可以使用一张抵扣券(300元/1年会员;600元/2年会员)。

(8)、倘若你真的能扎实地走好每一段路,慢一点就是最快的速度。

(9)、2003年出版的《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至今五次再版,被著名学者刘军宁赞誉“还原了《道德经》的价值中枢”;

(10)、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2)、特邀国学领域有深厚研究的专业导师进行答疑辅导,解析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有理论、有方法,帮你真正理解经典,将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3)、那么接下来问题出现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面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轻之轻者上浮成为天,浊之浊者下沉成为地,于是天地就这样形成了,阴阳二气也便产生了。

(1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15)、2020城市合伙人讲师、合作讲师|招募>>

(1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17)、有了和气,世界上的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才开始出现并繁衍。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19)、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

(20)、首先“道”很大,这是老子自己形容的。不过虽然大,却并不死寂,而是在不断地运行着,这就叫“逝”。然后运行着、运行着,就无边无际了,这就是“远”。不过不要担心,它不会永远无边无际下去,最终还要回归到初始的状态,这便是“反”。

5、经常读道德经的人最后会是怎么样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2)、如果我们把“道”看作一个个的个体,那这种对立就像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等等,推而广之。

(3)、据说老子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庆贺。人们向老子请教长寿秘诀,老子没说话,只是张开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释说:坚硬的牙齿都没了,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

(4)、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5)、以上这些出自道家经典的句子,都是历经千年流变依然脍炙人口,盛行不衰的智慧之语。但其中最经典的,应该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莫属,这句话,在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亮相,想必大家经常听、也经常引用,但也正是这句话,暴露了我们最常犯的国学错误。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7)、从今日起,我们要加强练兵,广请有谋略的军师,提升硬能力,之后再战。

(8)、不争也是一种难得的军事策略,我们红军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也经常使用到不争的策略。他们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后退,在敌人退后的时候再去进攻,就是运用了不争的策略。先用不争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再出其不意迅速进攻。

(9)、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把与人攀比的时间精力,转移到提升自身修为上。

(10)、以,因为。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这话乍一听不好理解,实则蕴含着极深的哲理与极大的人生智慧。世人对于权势、利益往往都是争得你死我活、寸步不让的,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那些坐观壁上、不参加争夺的人,往往却能坐收其利。这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有些相似。

(11)、而和她同班的那个女生依旧“每天半个小时”持续了四年,甚至直到后来去公费留学也未停歇。

(12)、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历史上将会失去一个伟大的庄子,失去魏晋时代那些张狂的、痛苦的魏晋名士们,失去像严光、陶渊明那样的淡泊自守的隐士,失去仙风道骨的李白,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顺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识分子。

(13)、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时讲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积极有为,这样就会利万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则积极有为就会害万物!比如拔苗助长、杀鸡取暖、断凫续鹤,这些做法都会自遗其祸,这是天道!我们遵道积极有为的过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财富呢?老子说为而不争,为什么?争则无度亦无极,何处是尽头,况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结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然后通过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达成平衡。总之争的结局就是争斗不休、战乱不止,和平与战乱循环往复!

(14)、老子自嘲是个愚人,这种“愚”并非真正的笨,而是淡然无忧。人生起起伏伏,总会有高峰、有低谷。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可能迷糊,别人迷糊的时候你又是清醒的。一时强弱何必在意,不如抛开所有情绪。脑内清楚,心下淡然,余下的顺其自然。

(15)、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16)、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1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顺应自然乃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18)、“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19)、格局小的人,感觉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感觉处处都是坎坷;而格局大的人,则会无视那些琐碎的烦心事,他们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处世稳重踏实。

(20)、有人说,读懂它,不仅能化解普通人的成长困惑,还能够悟透人生的哲理!

(1)、夏朝的时候,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伯启受命领兵御敌,没想到却以落败收场。 

(2)、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 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 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 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 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3)、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减***了又减***,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4)、我们从这些成语中,洞见人生智慧,本次先分享这5个成语,可以说字字都是真智慧,个个都是大境界,值得认真品读领悟。

(5)、“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6)、《道 德 经》倡导 思想 上 要 淡 泊 名 利 , 清 心 寡 欲 , 虚 静 自 守 , 包 容 一 切 ; 行 为 上 要 物 我 两 忘, 卑 *** 下 处 , 柔 弱 守 中, 处 于 无 争 、 无 为 、 无 欲 的 状 态 ; 待 人 上 不 骄 不 躁 , 诚 恳 谦 虚 , 只 作奉 献 , 不 求 索 取 , 行 不 言之 教 , 处 无 为 之 事 。 所 有 这 些 , 既 反 映 了“ 道”对 个 人 修 养 的 要 求 , 概括 了 中 华 文 化 关 于 做 人 的美 德 ,对 执 政 者 来 说 加 强 道 德 修 养,常 修 为 政之 德,应 是 当 今 解 决 腐败 问 题 的 根 本 途 径。 同 时,《道德经》 也 揭 示 了 人 类 养生的 要 诀 。 人 们 若 能 真 正 按 “ 道 ”的 要 求 修 身 养 性 ,进 入清 静 无 为 、 顺 其 自 然 的 境 界 , 就 能 海 涵 自 然 精 气 , 滋 心 养 身 , 延 年 益 寿 。 对“天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 还 可 以 从人 患疾 病 时 其 症 状 变 化 中 得 到 验 证 。 人 的 疾 病 产 生 , 是 由 人 体 内 正 气 与 邪 气 相 互 斗 争 , 正 不 胜邪 致 使 阴 阳 失 去 平 衡 的 结 果 。 其 临 床 症 状 表 现 , 又 与 天 气 的 阴 阳 消 长 相 关 , 大 多 数 疾 病 在 上午 和 白 天 症 状 较 轻 , 而 到 了 下 午 和 晚 上 , 其 病 症 就 会 加 重 。 原 因 是 上 午 和 白 天 , 人 体 阳 气 增强, 又 得 天 之 阳 气 的 帮 助 , 则 阳 盛 阴 衰 正 胜 邪 , 故 病 症 就 减 轻 ; 而 下 午 和 晚 上 , 人 体 阴 气 渐 盛,又 遭 天 之 阴 气 的 侵 袭 , 则 阴 盛 阳 衰 正 不 胜 邪 , 所 以 病 症 加 重 。 此 外 , 有 些 时 疫 性 的 疾 病 ,往 往随 着 季 节 性 的 变 化 而 产 生 或 消 失 , 就 更 能 说 明“天 人 合 一”的 道 理 了 。   人 类 社 会 早 期 , 生 产 力 低 下 , 科 学 技 术 不 发 达 , 且 人 数 少 , 生 活 需 求 简 单 , 易 于 得到满 足 , 人 对 自 然 界 的 侵 害 不 明 显 , 人 与 自 然 能 和 谐 相 处 。 但 随 着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和 科 技 水 平的 提高 , 人 们 为 了 满 足 自 己 的 物 质 欲 望 , 开 始 对 自 然 界 进 行 掠 夺 性 的 开 发 利 用 , 造 成 生 态 环境 失 去平 衡 。 当 今 世 界 人 与 自 然 无 法 处 于 相 对 平 衡 状 态 , 突 发 性 的 暴 风 、 暴 雨 、 地 震 、 干 旱等 自 然 灾害 频 频 发 生 , 给 人 类 的 生 命 财 产 造 成 了 极 大 *** 失 。 其 主 要 原 因 , 是 工 业 文 明 的 发 展, 大 量 的 废物 和 废 气 任 意 排 放 , 给 自 然 环 境 造 成 严 重 的 污 染 ; 对 地 表 和 地 下 自 然 资 源 掠 夺 性的 开 发 利 用 ,破 坏 了 植 被 和 地 壳 结 构 , 造 成 水 土 严 重 流 失 ; 大 国 搞 军 备 竞 赛 , 无 限 止 进 行 空中 和 地 下 核 试 验, 破 坏 了 大 气 层 和 地 壳 的 相 对 稳 定 结 构 。有一 组 数 字 表 明:全世界2/3的***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0亿人口受荒漠的危害。截至2000年,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与1994年监测结果相比,我国荒漠化仍呈扩展趋势,1995至1999年,5年净增荒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04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到2000年为13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与1994年普查同等范围相比,1995至1999年,5年沙化土地净增1718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我国每年因荒漠化***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目前我国38%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且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15%~20%的动植物受到生存威胁;1/3的草原存在退化、沙化和碱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面 对 这 样 一 组 可 怕 的 数 字,怎 不 令 人 触 目 惊 心?《道 德 经》中不 乏 这 的 样 的 句 子。如“复 命 常 也。知 常 明 也”;“不 知 常,妄 作 凶”。就 是 要人 们 去 用 心 认 识 世 界 万 物 相 互联 系、相 互 依 存 的统 一 性,维 护 它 的 和 谐 之 美,这 样 人 类 才 能 长 久 生存。“故 知 足 不 辱,知 止 不 殆”是 道 德 经在 生 态 伦 理学方 面 的 又 一 重 要 主 张。要 求 人 类 在 追 求 发 展 的 过 程 中,要 充 分 考 虑 到 自 然 界 生 态 环 境的 承 受 度,对 那 些 破 坏 生 态 平 衡 的 事 情,即 使 是 有 极 大 的眼 前 利益,也 要 自 我 约 束,不 要 去 干。这 样 才 能避 免自 然 界 的 报 复,避 免 因 小 而 失 大,今 得 而 明 失。知 足辱,就是 要 人 们 树 立 起 正 确 的 成 就 感,对 物 质 利益 的 追 求不 能 贪 得 无 厌.这 样 才 能 避 免 对 自 然 资 源 的 过度 开 发 。  二 、 “ 道 法 自 然”

(7)、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8)、如果我们把“道”看作一个整体,那这种对立就包含在这个整体里边。这就像一个人,他的本性是善还是***呢?实际上善、***的念头都有,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是善,还是***,有这样一个不同而已。而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善,还是***?往往跟这个人所处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9)、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 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10)、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11)、《道德经》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老子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3)、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14)、道是一种无形的规律,是独一无二的,道可分为阴、阳二气,由阴阳结合才产生第三者,世间万物都产生于阴、阳的结合。这是“道”所阐述的规律。

(15)、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16)、一个人真正懂得运用“道”的人,很少去说多说“道”,而是顺其自然的去运行。

(17)、课程采用训练营的形式,特邀“在线学习服务师”带你学习和实践,同时,社群中还会设置复盘分享等活动,学员之间彼此交流经验及成长收获,结识国学同好,让经典学习不再枯燥。

(18)、懂得什么叫做光明,从此便不再惧怕黑暗;懂得什么叫做荣耀,却依然甘愿忍受屈辱;懂得什么叫做强大,仍旧坚守内心的一片温柔。庸人勉强能看懂,智者则可以看得轻松。

(19)、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实际上是在强调因循自然。

(20)、老子,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1)、杨绛曾说:“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一个懂得“道”的人就会将自己的锐气挫除,不染人间是非,将身份放下,低调而不炫耀,生活在百姓之间,其实这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同社会”。

(3)、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福祸总是相依,所以一定不要因为一时得失而迷失自我。

(4)、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5)、这句话出自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对老子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幸福与危机从来都不是对立,全看你如何理解,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就认定一切,看待任何事物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居安要思危,喷到人生低谷也要满怀希望,这让能够让你正确面对人生的大部分难题。

(6)、《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有余而补不足。”

(7)、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8)、但事实上,室友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计划,时常被郊游、烤肉、恋爱等其他事情打断。

(9)、当我们开解自己时,会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10)、老子说,要在祸患还未出生之前有所作为以消除,要在大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修正。

(11)、曾国藩说:“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面对他人,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长处,去战胜别人的短处。

(12)、特邀行业内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高清视频的方式讲授课程,课程结合生活场景,融入人生阅历,拒绝“纸上谈兵”,真正让你领悟经典中的智慧,开启智慧人生。

(13)、释义:最善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的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4)、就像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我们把它视为“可道”,就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规律。那么一定会有人不遵循,这就是“常道”。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16)、美妙的音乐会使人听不到正常的声音,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丰盛的美食会使人吃得一时爽快,野外驰骋狞猎会使人心变得残忍疯狂,拥有难得的财宝会使人行为不轨,而要作出防范。

(17)、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18)、看了太多鸡汤式的励志文章或语录,但其中没有一句比老子的话更有穿透力。

(19)、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20)、男儿大丈夫为人就要淳朴厚道,处世也不会肤浅,内心充实有学问,而不追求那些虚华的外在形象。

(1)、《道德经》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上天有道,世间万物亦自有其运行的法则。他们不断地生长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变化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断。

(2)、人贵有自知之明,厉害的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5)、太过要强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事事都要自己主导。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争强好胜之中,不断***耗自己的精气神。

(6)、这四个字是整部道德经里最具争议的,关键是“学”字,有人认为哲学是用心体会,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而不是一般的学问,所以老子说绝学无忧,笔者认为,不可能老子说,人不学习就没有忧愁了。

(7)、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老子 《道德经》第5章

(9)、一个人,可以具备过硬的实力、高尚的德行。却不能到处夸耀,给自己树敌。枪打出头鸟,树大易招风。对待自己的事情,要足够努力;对待别人的态度,要足够谦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道德经感悟精选精选149句文案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