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摘抄精选130句文案

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摘抄精选130句文案

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1、道德经名句精选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5)、(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6)、5)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7)、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魔鬼,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9)、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1)、(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1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13)、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15)、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6)、(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2、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摘抄

(1)、译文为: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3)、(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4)、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5)、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6)、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7)、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10)、选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11)、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3)、(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15)、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16)、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1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8)、道德经经典名句,在书籍里面隐藏着非常多的经典的句子,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保留下来,而且不少人会将喜欢的句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书签,一起看看道德经经典名句吧.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9)、(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2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3、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及翻译

(1)、出自先秦《老子》第五十四章。善于栽培树木就不会使其根本动摇,善于维护就不会使既有的东西脱落。此以植树、护物为喻,说明道德的培养与维护的道理:善于修身修德的人,别人是难以摇动其心的;善于维护道德善行的人,别人是无法改变其心志的。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4)、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保持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5)、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7)、(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8)、(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9)、29)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10)、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1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3)、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14)、(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15)、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16)、(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17)、(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18)、(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4、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说透人生智慧

(1)、(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2)、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4)、26)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5)、选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6)、(解释)虽说道无为,但天下没有一件事不是道所为。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8)、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1)、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2)、“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13)、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4)、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15)、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1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出自《道德经》第五十章。我听说,善于保护自己的人,行走到陆地上,不会遇到凶猛的老虎和犀牛。在作战过程中国也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

(18)、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19)、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5、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的相关例子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解释)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3)、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4)、(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5)、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遇到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遇到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8)、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11)、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12)、(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13)、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14)、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15)、3)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1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17)、(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18)、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很多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没有用,所以人生要懂得淡然知足。

(19)、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20)、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3)、(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4)、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5)、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7)、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10)、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11)、飘风:狂风。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12)、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4)、(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15)、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事物的薄弱环节正是潜伏着发展生机之所在,这是“道”发挥作用的表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与弱之间总是相互转化的。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7)、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8)、译文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19)、正﹑反之间的出入自如,是道的运行特征;柔弱灵动的因势顺导,是道的施用特性。天下各类存在之成其为存在,是因为它们有名,而有名生于无名。

(20)、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1)、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2)、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 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 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3)、(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4)、(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5)、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6)、——第五十一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7)、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8)、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摘抄精选130句文案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