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诗意精选150句文案

八月十五夜月诗意精选150句文案

八月十五夜月赏析

1、八月十五夜月大意

(1)、  秋天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大家都说四海之内月色都一样相同。可是你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你就保证没有暴雨急风? 

(2)、读罢觉得看到零落的桂花瓣,就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润。

(3)、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4)、大家都传说八月十五夜的月亮最好,最悠闲的境地大家都说是东都洛阳。在嵩山四周,月光晶莹如雪,铺满大地;在洛水的上上下下,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还有一个月亮。这种清净的美景真是难得相逢,实在是应该爱惜;即使我们已经是白发老人,也要相互鼓励尽兴欢娱。我们的确知道,来年我们仍然可以相会;但我们仍然要保住我们的强健身体,希望才不至于变成无。

(5)、但在本地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倒是在***广大地区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或许这是旧社会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同源故事的异流演绎罢了。

(6)、因此,在那一阵,虽已是人生暮晚,诗圣杜甫,依然还是没能闲下来。

(7)、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8)、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9)、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0)、再以写月为例。在八月十五写成《八月十五夜月》后,在八月十七又分别写了《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可见,杜甫内心的诗弦已被狂抚,思若泉涌如痴似醉。那首著名的《登高》,同样写于这年秋天:

(11)、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12)、赏析: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13)、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14)、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15)、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6)、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聒噪的鸦雀已经栖息了下来。夜深露浓,凉冷的清露润***了庭中桂树的花瓣,枝头花间,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缕缕桂花的幽香。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家?

(17)、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了整个天下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亮。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恒久不变的是天空的月亮星星!

(18)、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19)、1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20)、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大伙儿被卡得苦不堪言。

2、八月十五夜月诗意

(1)、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有尊贵,好东西得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在一处说悄悄话,你要惹着他,他诬赖你想谋反,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天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

(2)、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北方地区,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

(3)、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了院中桂花。

(5)、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6)、     读完杜甫的这首诗,你一定会感受到,八月十五夜的月亮,是多么的明亮、多么的皎洁、多么的迷人啊,连兔子在月宫里一根一根地数着兔毛都看得见呢!面对这种美景,即使是漂泊在外、时时惦记家乡的游子,也会被这晚的明月所陶醉,暂时忘记心中的乡愁。

(7)、《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③“窗”的通假字。

(8)、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出自: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9)、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那么,八月十五杀鞑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11)、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12)、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译文: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1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5)、B. “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16)、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7)、D. “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18)、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19)、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0)、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3、八月十五夜月诗句的大意

(1)、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2)、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这是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官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達”,選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村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4)、(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解析)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7)、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8)、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0)、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此外,李白显然是以“任公子”自比的,但是此处并非“正用”——像任公子一样钓一条大鱼,体现大干一番的豪情;而是“反用”——当下是盛世,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要放下鱼竿了,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13)、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14)、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5)、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6)、文后要求填空:“此诗颔联以______和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据《史记》记载,屈原被贬后“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白居易则在《琵琶行》中说自己“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诗人以屈原、白居易被贬异乡自况,正是“事典”。

(17)、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19)、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20)、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4、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解析

(1)、  我是家里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排行老小名就叫”小四子”,在老家是那种“老憨儿子”,得宠并且受到比较多呵护的“角色”。因为大哥比我大十五岁,可惜是个残疾人,半身不遂,中间两个姐姐。我出生时,妈妈已经三十七岁,爸爸三十六岁。所以小的时候主要就是读书,没有受过多少苦,没有干过多少农活。记得每到中秋节时,收获季节,新长成的山芋,牛拉着犁,在栽种山芋的埂子上,左边一犁,右边一犁,中间敞开的地方,一簇簇、一团团的山芋都暴露出来,那真是喜庆啊!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眉梢上。新山芋很好吃,特别是那种沙土红皮的山芋,特别好吃,皮薄光滑,肉嫩浆多,我们孩子书包里都喜欢揣几个随时享用。还有刨花生,如果能放水的田,先放上水浸透,然后下田里一拔,花生随着上面的茎叶一道起来,在水中涮涮,漂亮的花生就齐刷刷的暴露出来了。“红屋子,麻帐子,里面躲着白胖子”,打的谜底就是花生……儿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充实多彩,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充满着向往和甜蜜。

(2)、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4)、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5)、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6)、借用典故,往往是借古事古语来表现现实生活内容,使立论更有理有据。同时,当作者不能直言其事、直抒胸臆时,用典还可以使文辞含蓄、委婉,起到暗示作用。此外,用典往往以寥寥几字概括前人前事,还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7)、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8)、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9)、(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1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1)、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4)、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5)、A. 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16)、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疑:好像。

(17)、从与作品的感情结合方式上看,“用典”大致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18)、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9)、“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20)、联想自己,也联想到战火纷乱以及百姓处境,杜甫便一把将鸡救了下来。后来,他还搭了一个鸡棚,既使鸡不啄食蚁虫,又使其有一个生存庇护。

5、八月十五夜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1)、除与岑参书信相会外,杜甫还忙着其他的应酬。从大量的诗作可以应证,在夔州的近两年时间里,杜甫除书信会友外,也开启了狂写模式。他不但万物皆可入诗,而且质量上乘。

(2)、根据来源,“用典”的典故可以分为“事典”和“语典”两大类。

(3)、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4)、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5)、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6)、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属:倾注,此指劝酒。九疑:即苍梧山。嗣皇:指唐宪宗。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8)、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古人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0)、1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1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历史盛衰沧桑巨变。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4)、《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5)、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16)、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17)、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18)、咏诵仲秋的古代诗词很多,下面录取几首,分两次介绍给大家共享。

(19)、     宋代有一首民歌说:“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其内容和这首诗的后两句相近。但民歌情感的表露明朗直率,而王诗则细腻委婉,含而不露,两相比照,可以看出民歌与文人诗不同的艺术风貌。

(20)、历朝历代的大诗人里,被现代人玩坏的恐怕只有杜甫了。那忧国忧民的锁眉形象,被网民大量改编——

(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4)、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5)、田龙,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有着将近二十年主持经历。

(6)、怀桔(橘):指孝顺双亲。原本是指陆绩6岁时,在袁术处作客,塞在怀中三个橘子一事。陆绩回答袁术的话,表现了封建孝道,因此倍受赞誉。他被归入“二十四孝”。后以怀橘表示孝敬父母。

(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8)、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9)、他为人活泼开朗,严谨却不失幽默,认真又不乏灵活,并2009年荣膺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 。

(10)、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休息。

(11)、《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2)、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13)、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4)、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15)、所以,尽管疟疾、肺病、风***和糖***病等缠身,但适度劳动和安稳生活,却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好时光。

(16)、璧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17)、10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8)、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19)、1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2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4)、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6)、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

(7)、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9)、赏析:“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10)、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1)、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12)、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4)、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15)、10宫阙: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6)、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17)、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18)、其着装也被搞怪多多,或是西装笔挺,或是夹克衫裹紧,不一而足。总之,在今人眼中,杜甫很忙。

(19)、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中秋》唐代: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20)、农历八月八月十五两天,商店里,小滩上,到处都是卖圆饼子的。有的人家买不起,便有人赠送。鞑子不懂,便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盘问了。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以便分而实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1)、要想破解“用典”之秘、准确赏析其艺术效果,其实不难,从字面上看,“用典”包括“用”和“典”,就是“怎么用”和“用了什么”。 

(2)、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3)、作者想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宁愿长期驻守边疆、战死疆场,也不愿活着回到玉门关。所以,马援的典故是“正用”,而“定远何须生入关”与班超原句的情感意思大相径庭,是“反用”。 

(4)、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5)、(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6)、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7)、杜甫在朝堂之事上,常忧国忧民,而他在私交生活中,却是一个洒脱好结友之人。他不但与诗仙李白有旷世情谊,年少时的杜甫,与同时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也是至交知己。

(8)、《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9)、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10)、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八月十五夜月诗意精选150句文案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