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1、
(1)、《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关于描写儿童的古诗分别有哪些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4)、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竹马踉(liàng)蹡(qiāng)冲淖去,纸鸢(yuān)跋(bá)扈(hù)挟风鸣。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7)、雨余溪水掠堤(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9)、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0)、“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11)、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未知:不知道。
(12)、《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释义: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13)、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愤速乃明划。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掇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荼菽剧。吹嘘对鼎鬲。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古代有些诗歌描写的是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4)、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15)、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16)、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17)、希望能帮助到你有关儿童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8)、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19)、第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2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1)、《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____苏轼《守岁》
(4)、(赏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5)、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6)、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9)、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0)、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11)、(简析)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12)、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13)、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4)、巴女骑牛唱竹枝,藕(ǒu)丝菱叶傍(bàng)江时。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带。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傍:靠近,邻近。
(1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6)、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17)、 《豫章行苦相篇》 魏晋:傅玄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1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9)、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jǐn)篱(lí)。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还家错:回家认错路。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着,树枝上的花儿谢了,树叶儿还没有长得茂盛。
3、
(1)、《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幼儿古诗词大全幼儿古诗词:《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5)、(简析)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美感。
(6)、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7)、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8)、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9)、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0)、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其一)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1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12)、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13)、童趣沈复《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____黄庭坚《牧童诗》
(16)、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7)、《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8)、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19)、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20)、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4、
(1)、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2)、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5)、《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6)、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7)、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0)、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
(1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12)、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13)、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15)、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16)、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8)、儿童散学归来憨害封轿莩计凤袭脯陋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9)、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20)、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5、
(1)、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2)、《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4)、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5)、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8)、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9)、《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释义: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3)、不解(jiě)藏(cáng)踪迹,浮(fú)萍(píng)一道开。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14)、《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6)、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17)、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8)、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9)、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0)、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3)、——刘禹锡《踏歌词》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4)、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
(5)、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1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____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1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12)、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13)、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儿童的诗句《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6)、《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文案11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