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战争的诗句
1、古代形容小女孩有灵气的诗句
(1)、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
(4)、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8)、 黄沙白浪起狂飈,力尽钱塘志未消。半世功名垂马革,全家骨肉付江潮。诗题四壁生如在,大笑秋空死亦骄。三百年来文字重,只今惟有霍骠姚。
(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0)、哀鸿遍野马革裹尸求:描写战争的诗句和成语夜阑卧听风吹雨,
(11)、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2)、 在这一时期介绍陆游的文章中,以“爱国诗人”冠诸标题者即有十余篇之多。这些文章通过陆游的爱国情怀试图激起民众奋起反抗之心的意图也十分鲜明。如陈松英《爱国诗人陆放翁》开篇即云:“今日正国势飘摇之际,民流板荡之时,士气消沉,无蓬勃之象,国家多故,多亡灭之征。”以为诗人睹物伤情,发为吟咏,或沉痛悲郁,或雄壮激励,而能使人生爱国之情。而“放翁诗佳处,全在国家思想浓厚。其爱国诗乃放翁第一等好诗”。文章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说:“吾国处今日之厄,岂可自颓其志,甘自暴弃?况人心尚未全死,正当提倡多读爱国诗文,以激发民气,鼓励民心。”“爱国诗放翁诗集甚多,此吾人不可忽略者也。”(9)孙明梅《爱国诗人陆放翁》对陆游作了极高的评价,以为“陆游不但是南宋唯一的伟大诗人,即以全宋来论,也没有像他写作的清丽可喜,激烈雄壮的。这完全由于他天才的具备,境遇的背景吧!?真所谓千古诗人一放翁。”读陆游诗,“更使我们知道遗民盼望年复一年的悲哀了。东北在关内的同胞们,还能想起你们的家属亲邻?关内的人士,还能想象到我们亡省的同胞今日的苦难,悲哀,可怜!”(10)文章实际上是以陆游的诗歌作为启迪民众投身抗战、恢复东北的号角,因此虽然对陆游地位的评价不免稍欠妥当,也是可以理解的。另有王荣棠的同名文章从“放翁遭逢的时代”、“学诗经验谈”、“爱国诗”、“学养生”、“放翁与韩伌(侂)胄之关系”五个方面对陆游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认为,陆游“那种忠义豪迈的气概,烈火般的爱国热情,发为灏漫热烈的呼声,已非仅仅描写田园景色所得限住。‘爱国诗人’这个称号对于他,是很恰当的”。“放翁对于驱逐胡虏,不仅是徒怀有热烈的爱国心,而实抱有灭胡必成功的信念。”(11)发表这篇文章的刊物名为《经世战时特刊》,虽说刊物名称、性质与其中的内容不能完全等同,但我们仍可从该刊名称看出刊物的性质、宗旨以及这篇文章的大致倾向。给陆游冠以“民族诗人”称号的情况也时有所见。如徐北辰、胡才父有同名文章《民族诗人陆放翁》,徐文在“结语”中指出:“陆放翁是当得起一个‘伟大的民族诗人’的尊称的。南宋时代外寇的深入,和我们目前的局面正复大同小异,陆放翁的悲愤也便是我们今日的悲愤,陆放翁的呼喊也便是我们今日的呼喊!我们应该读陆放翁的诗而鼓舞,而振奋,而努力!”(12)胡文以为,“游生当乱世,强敌侵陵”、“弥留之顷,犹拳拳于国土之未恢复,此老真可谓爱国情殷,忧时心切者矣。”(13)皆系以陆游为号召,以鼓励民众奋起抗日为宗旨的文章。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6)、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乔治·帕顿将军
(1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9)、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何承天《战城南》
(2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2、古代描写战争的诗
(1)、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
(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5)、○南朝陈·江总《雨雪曲》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唐·胡皓《大漠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唐·王维《老将行》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将和裨将。
(6)、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7)、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9)、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0)、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张玉娘《从军行》
(1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6)、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17)、主要征收:历史、战争、人物传记类等历史相关文章,故事内容要真实、新颖。
(18)、青海湖的上空浓云漫天,使雪山晦暗无光,站在青海孤城上遥望玉门关。将士们在沙场上身经百战,身上的铁衣都磨破了,但是仍然坚持不彻底打败楼兰侵略者决不回故乡。
(19)、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唐·韦庄《秦妇吟》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形容战争的古文
(1)、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太行春。关于战争的成语和诗句把武器收藏起来;和平麻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4)、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7)、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面埋伏、千军万马、旗开得胜、偃旗息鼓、百战百胜、转战千里、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南征北战、身经百战、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四面楚歌、用兵如神、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围魏救赵、步步为营。
(8)、 在儒家社会里,气节最受文人推崇。因此,直面战争、展现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总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崇敬,名留青史。如瞿式耜(1590-1650)《浩气吟》组诗八首其二: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0)、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11)、 诗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惯用的一种记忆方法,它使历史沧桑和意义得以记录、保留和流传。明清世变的风云变幻,激发了诗海的浪潮,这一时期数量庞大的战争诗共同勾勒了明清之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诗人们以诗歌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亲历的历史,承担起记录战争、反映历史的文学使命。不少诗人亲临战场,耳闻目睹战争实况,他们的诗作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景况的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世深入了解明清之际的历史细节提供了旁证。比起史籍的记载,这些丰富的战争诗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诗作中往往融入了诗人对战争、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想象,兼具诗意与哲理,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史。
(12)、(甜甜妈妈念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13)、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4)、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16)、+散兵游勇+勇猛精进+进退失据出奇制胜壁垒森严+严阵以待短兵相接全军覆灭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功败垂成解甲归田战天斗地养精畜锐+锐不可当+当头棒喝舟中敌国枪林弹雨速战速决+决一雌雄盘马弯弓+弓折刀尽+尽忠报国+国士无双干城之将+将机就机草木皆兵+兵连祸结四面楚歌+歌功颂德箭在弦上马革裹尸金城汤池马仰人翻用兵如神因敌取资欲擒故纵+纵虎归山
(17)、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箱里,有各种不同的工具一样,军事手段也只是达成大战略的手段之一。
(18)、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19)、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20)、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4、古代形容战争的成语
(1)、○·王维《陇头吟》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髑髅:死人的头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
(2)、 本词以凄苦幽怨的笔调描写妻离子散的人伦惨剧,表达了战争浩劫给人民,尤其是妇女带来的抑郁悲苦。陈维崧词学苏、辛,又承继了白居易“新乐府”精神,冲破“诗庄词媚”的畛域,常常笔涉时事,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具有“词史”的意义。本词就是这类代表作。记兵燹破坏之苦、抒民生多艰之哀,均可存史。
(3)、他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退伍老兵,在历史恢弘的叙事面前,显得那般无足轻重。
(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自河南经乱》
(5)、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停止或结束战争。爷娘闻女来、罢,引申为最好的,著。关于战争的诗句和成语黄金百战千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唐)卢照邻《战城南》
(10)、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11)、曹植《白马篇》是名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名句。汉朝乐府歌、东汉末年“建安文学”都非常有名,留下许多精品战争诗句。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有关战争的古诗,6个,最好在四句内朋友,以下都是关于战争的古诗:
(13)、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15)、行人:出发的士兵。○唐·杜甫《兵车行》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军声,军队作战喊杀声。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
(17)、双兔傍地走;凌余阵兮躐余行;生息:停止;劳,犹未雪.《出塞》唐:野外:停止。穷兵黩武穷。
(18)、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19)、如果战争不是为了捍卫和平,我、我们白白征战了这数十年,耗费了这数十年与家人珍贵的相处时光,蹉跎了这数十年的青春,究竟又是为着什么呢?
(2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5、形容战争的古语
(1)、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唐·杜甫《前出塞九首》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唐·杜甫《后出塞五首》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平沙:平坦的沙地。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
(4)、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唐代于濆诗《塞下曲》
(5)、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边柳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8)、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9)、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巴顿
(10)、他温柔的目光拂过这昔日庭院整洁、炊火融融的家园,茕茕地立着,形影尽皆化作“悲凉”二字。
(11)、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12)、 此处系辑录陆游《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病起书怀》、《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书愤五首·其二》、《夏日杂题》、《前有樽酒行》、《示儿》等七首作品的诗句而成。虽非自我创作,但以陆游的诗句悼念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无论对陆游或对张将军来说,不也是很贴切的吗!
(13)、他只知道,当他如从前无数个寻常日子一般,熬好了羹粥,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时;
(14)、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1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6)、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7)、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1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形容战争的诗句有哪些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9)、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从军行》
(20)、(8)孙仰周《爱国诗人陆放翁》,《青年文化》1935年第2卷第3期。
(1)、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4)、月是秦时的明月,关是汉时的边关,世世代代的战争与边患,让多少人离家万里,一去不归!
(5)、○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风头如刀面如割○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7)、 明清世变下的战争诗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
(8)、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9)、常建(塞下曲四首)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0)、野兔见有人来慌忙钻入狗洞,野鸡受了惊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11)、李益(拂云堆)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12)、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13)、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4)、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15)、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6)、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何承天《战城南》
(17)、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古战场飒飒的风声,眼前是烽烟弥漫,身后是血泊尸身。
(1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19)、(《左传-曹刿论战》)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20)、 站在清朝立场,同样也有不少战争诗咏。康熙皇帝就曾多次描写战争,如长诗《收复岳州作》,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正值平定三藩之乱中,最难克复的岳州被清军攻下,意味着叛乱即将被平定,康熙帝尽情在诗中倾泻其欣喜之情。诗中对“几年戎马蹂疆场”的三藩叛乱局面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军威万里风雷疾”“再敕元臣佩虎符,戈矛划地生寒栗。铁骑骁腾拥楚云,霓旌闪烁连江濆”等清军的赫赫军威。身为帝王,他对于战争有着更为宏观的视角,所以诗中也有“旗卷闽疆甲士悬,阵开百粤坚城克”这样的句子,结合闽粤两地的平定,对岳州收复后,进一步荡平云南、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稳固大一统政权充满了信心,也体现了他掌控全国布局的帝王气度。
(1)、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张玉娘《从军行》
(2)、(17)汪统《陆放翁诗之研究》,《约翰声》1937年第48卷。
(3)、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6)、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7)、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边风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8)、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9)、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10)、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1)、民心归大朴,战争亦何有。——(唐)苏拯《世迷》
(12)、翻:飘动。○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伐鼓:击鼓。
(1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恒轻敌一作:常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更何一作:无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4)、南征北战、身经百战、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四面楚歌、用兵如神、全民皆兵、声东击西、
(15)、唯余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
(16)、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描写战争的诗句诗句
(1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18)、迎头便说兵戈事。——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9)、 此时郑成功正大举北伐进逼南京,由于清兵主力在北京与云贵一带,驻防南京一带的兵力非常薄弱,郑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城,所到之处清军望风而降,很快兵临南京城下。在准备进攻南京之前,郑成功收到了南京守将发来的请降书,又截获了清军给清廷的紧急求援信,他非常高兴,踌躇满志,认为南京必降,于是遥望钟山,察看地势后,写下此诗,表现了自己激扬豪壮的军威和意气风发的必胜心。可惜的是,郑成功这次北伐的结果和他的预期相反,以失败告终。
(20)、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边尘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2)、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3)、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4)、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5)、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7)、听妇前致词:三男邱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8)、 每逢陆游生日时雅集赋诗,在民国时期的报刊上也屡见不鲜。如《铁路协会月刊》1933年第5卷第12期中即载有张仁父《陆放翁诞日青溪诗社雅集以放翁生日诗分韵代拈得浪字》、茀怡《放翁生日燕集分韵得时字集剑南诗句成七律一首》、刘筠友《陆放翁生日分韵得犹字》、惕三《癸酉夏历十月十七日为放翁生辰青溪同人称觞致祝用放翁生日诗分韵拈得事字》、茀怡《寿楼春·放翁生日燕集分韵得时字》、忏盫《声声慢·放翁生日颍人召集青溪社分韵赋诗未赴鹤亭为拈得帅字因成此词》等。其中张仁父诗有“太息问何年,道与天宝况。国耻追靖康,辽东不可望”之语。惕三之作则首先感慨陆游爱国之志:“放翁素具忠爱志,才气纵横见文字。”“胡骑踏遍河南北,国势日蹙江山异。公以歌咏鸣不平,秋风团扇感身世。”继云:“我生公后八百载,遭际尤甚宋时势。廿年纷乱不曾休,内争且召外寇至。”“吾侪空有报国心,亦欲效公托讽刺。”学习陆游以文学为武器,劝谏统治者,抵御外侮的旨趣十分鲜明。颕人《十月十七日青溪诗社同人为陆放翁先生作生日分韵得入字》是一篇古体长诗,详细描述了陆游自出生至终老八十余年的生活历程,其中有“童时我爱放翁诗,手自精抄珍什袭”、“翁生宣和太平时,九庙有知神已泣。积薪厝火曾几年,槖驼满都豺在邑”、“坐看中原落人手,我似霁山同感悒”、“与翁旧有香火缘,式瞻遗像高风挹”等句足见作者自幼喜读陆游作品,对陆游“坐看中原落人手”的悲伤感同身受。
(9)、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古代描写战争的诗精选14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