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族完整族谱精选69句文案

曾氏家族完整族谱精选69句文案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1、曾国藩家族完整族谱

(1)、妹:曾国芝(1817—1846),嫁朱咏春(又名丽春,号存梓门桥人)

(2)、女婿:袁榆生(字秉桢,湘潭县人,袁漱六之子);

(3)、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

(4)、曾国藩认为:在成为工具之前,要学会做人,做好人,让孩子将来成为大事。

(5)、曾国藩是清末湘军的首领。他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复兴大臣”。曾国藩一生有三子五女。大儿子死得很早。

(6)、哪怕后来慈禧从西安回京,就是曾广钧等人负责接驾,慈禧也一无所知。等到慈禧在北京知道此事,曾广钧人已经到了南京。多事之秋,清政府也没有那么强的控制力,此事不了了之。

(7)、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8)、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作战越来越得心应手,受到咸丰帝褒奖。

(9)、重伯书宗率更,稍参北碑,以廓其势,遒整方峻,晚而益和,不似其人之跅弛也。

(10)、长女:曾纪静,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

(11)、更让曾家人惊出一声冷汗的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秘密参加了新d。然而,他显然也只是投机、钻营、好玩,并提不出任何有针对性的救国方针,对变法也没有多少认识。只是这种异常被他母亲郭筠发现,在戊戌变法失败时,她赶紧催促曾广钧前往广西武鸣府知府赴任,逃过一劫,而他的从弟、曾国荃的孙子曾广河因悲愤而服毒自尽。

(12)、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13)、曾广钧生有曾昭桦、曾昭杭、曾昭权、曾昭柯等4个儿子和女儿曾宝荪。

(14)、曾国藩一共有七个孩子长大成人,他的后代都有着不错的才能,他的儿女一生都受到父亲的影响,将曾家的祖训发扬光大。

(15)、1917年,宝荪同巴路女士、曾约农辗转加拿大、美国回国。12月底到达湘乡,连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机会也放弃了,匆忙赶往长沙,着手开办学校。她以“艺芳”二字作为学校的名字。“艺芳”是她祖母郭氏的名字,也有纪念祖母之意。并取孔子所主张“游子六艺”的思想,计学生六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个字,依次命名班名。

(16)、四女:曾纪纯,23岁守寡,适郭刚基,好友郭嵩焘之子,其人颇有才气,可惜早亡。

(17)、在七叔的支持下,宝荪入了上海的教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后来又随七叔到了杭州,考入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开始系统学习中文、算学、理化、音体等课程。毕业后,又入英国圣公会开办的冯氏高等女子学校,在这里除了国文、算学和本国历史外,其他课程都用英文课本,所以宝荪的英文长进很快。

(18)、次女曾纪耀,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嫁给了陈岱云的次子陈远济。但是陈家的家境并不是很好,但是曾纪耀总是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还与陈家人和睦相处,虽然她一生都未生育,但是陈家人却对她依旧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她继养了两个女儿,其中次女成为了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朱启钤的第一夫人。后来,三十多岁的曾纪耀跟随自己的哥哥曾纪泽出国,39岁的时候病逝在了巴黎!

(19)、世上有很多官家,一代人想用就用。他们的后代开始被宠坏,然后流浪,最后变成峡谷。能够庆祝和延续一代或两代的人很少见

(20)、弟:曾国荃(1824—18派名传恒,字沅甫,号叔纯)

2、曾氏家族完整族谱

(1)、姐:曾国兰(1808—1863),嫁王国九(字鹏远,号万程,贺家坳人,与国兰有二子一女,长子王临次王昆女适贺孝七之子)

(2)、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3)、以目前的图片资料看,四个弟弟的面相中,曾国荃是最像曾国藩的。他们都是瘦削的长脸、鼻翼周边的法令纹又深又长,三角眼、扫帚眉也非常相似。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个长得最像的弟弟,最后的功劳和福分也最大,甚至能于曾国藩同日封爵。

(4)、弟:曾国葆(1828—18派名传履,字季洪,后更名贞斡,字事恒)

(5)、曾国葆,字季洪,又字事恒,为曾国藩最小的弟弟。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曾国葆在1859年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干,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南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家乡曾国葆妻,叮咛弟媳需好好照顾曾国葆,因为“弟体弱”,足见兄弟手足情义。

(6)、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7)、就拿其子女一辈来说,曾纪泽作为曾国藩的次子(长子夭折),在晚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外交家。虽然曾纪泽世袭了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的爵位,但并没有活在世袭的侯爵荣耀之下。因其在幼年时期就开始研究西方文化,当时的朝廷大臣都赞其学贯中西。在光绪年间,曾纪泽曾先后担任清朝驻英法俄等大使,正是他的强硬,使得清朝和俄国重新更正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8)、弟:曾国潢(1820—18派名传晋,原名国英,字澄侯)

(9)、曾纪泽,字劼刚,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次子(曾国藩长子曾纪第在两岁的时候因得天花早殇),袭封一等毅勇侯。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

(10)、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11)、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大臣,与沙俄谈判修改崇厚擅订的《里瓦几亚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达成《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一部分失去的权益。

(12)、第曾国藩总是以身作则。曾国藩虽然是清朝的重要人物,但是他教育孩子要懂得开源节流,生活不能铺张浪费,要过得简朴一些。曾国藩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住的房子都是老房子,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那么的仆人,他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做一件事比说一百句话都管用。

(13)、曾国藩教导后代第二重要的便是要孝,也就是孝顺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养育自己那么多年的父母都做不到,他谈何奉献社会?谈何立德,立功和立言?第3点,曾国藩提倡要勤俭持家,即便你是富贵的大族,曾国藩曾被追赠为曾文正公,标准的公候世家,但是他每天以身作则就能做到勤俭度日。作为传统的儒家士大夫,曾国藩第4点要提倡的就是要做到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这是立足中国社会的一个根本原则。

(14)、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曾国藩应参加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15)、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16)、曾氏家族是典型的耕读传家。在曾氏家族历史中。五六百年都是寂寂无闻,虽有读书人,却无人考取过功名,连秀才都没有。但是,这个家族能够长期延续,自然有一种家族传统在维系,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有一副对联就是答案——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17)、次女:曾纪耀,适陈远济,好友陈源兖之子,曾随纪泽出使欧洲,幼育于曾国藩家,有隐疾。

(18)、曾国潢,原名国英,字澄侯,为曾国藩大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四弟”。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劝其不必求取功名,专心在家主理家事即可。曾国潢遵循兄长的教诲,协助父亲与叔父管理家务,将家里打点得井然有序。

(19)、四女曾纪纯,早年的时候被曾国藩许配给了自己的好友郭松涛的长子郭依永。婚后两人的感情也算美满,不久之后便生了孩子。但谁能想到,三年之后,郭依永便英年早逝,结婚仅三年的曾纪纯一下子成了寡妇。丈夫死后,曾纪纯的身体也日渐虚弱,在她3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0)、媳:贺氏(1840—18元配,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

3、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1)、六女:曾纪芬 自号崇德老人。适聂缉椝,衡山人,聂亦峰子,光绪二十六年,曾参与对英国裁厘加税交涉,在左宗棠提携下,官至浙江巡抚。

(2)、曾国藩的孙子,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曾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后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是著名的翻译家。

(3)、食品检验每天一次,服装每三天检验一次,精品每五天检验一次,粗工每月检验一次做一双男鞋

(4)、清朝光绪七年(1881),曾纪鸿去世,15岁的曾广钧特授举人。

(5)、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政府的恩人,也是传统儒家思想里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他在咸丰年间的力挽狂澜,晚清或许是撑不到20世纪的。

(6)、曾广璇嫁给了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四子李经馥。

(7)、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现在的人所享有的,都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粮食棉衣,穿在身上能使自己获得满足感,这样的人是鬼神都敬重的人。

(8)、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9)、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10)、那么,曾国藩这样一个牛人,他的子孙后代现在怎么样呢?

(11)、子:曾纪泽(妻贺氏,贺长龄之妾所生。继刘氏,刘蓉之长女。)

(12)、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3)、女:曾纪芬(1852—19晚号崇德老人);

(14)、曾国藩曾定下十六字方针:“家境俭朴,勤劳健康”。勤俭节约,决不谦虚。曾国藩认为,孩子要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孩子长大后长寿。

(15)、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但他们在教育、化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实现了曾国藩“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16)、1949年春,宝荪与约农应印度甘地和平会议之邀,前往印度参加这次大会。1950年3月回到香港。当年十一月,受孙沂先生之邀,宝荪与约农于1951年动身到了台湾。到了台北不久,曾约农接受了台湾大学的聘请,出任英文教授,并做了台湾东海大学第一任开办校长。宝荪未担任任何职务,只是加入中华妇女祈祷会。

(17)、曾国藩曾以《易经》举例说明家教要严的好处,他说:“故《易》曰“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18)、子:曾纪泽(妻贺氏,贺长龄之妾所生。继刘氏,刘蓉之长女。)

(19)、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20)、曾国藩在教育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清朝的名臣李鸿章,左宗棠,皆是他的门生。一个这样极具权势的人,却依旧低调节俭,不准家人借其名号胡作非为,是有其独到的大智慧。纵观历史,嚣张不可一世得权臣往往不得善终,滚滚长江东逝水,知易而行难。曾国藩的智慧是值得后人学习得,在此只做简单分析。

4、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1)、曾国藩一共有七个孩子长大成人,他的后代都有着不错的才能,他的儿女一生都受到父亲的影响,将曾家的祖训发扬光大。

(2)、在众多兄弟姊妹中,曾纪泽可谓是其中成就最为出色的那个。

(3)、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崇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聪明智慧,都是从这些敬中产生的。

(4)、此后又有一次让他死里逃生,当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时,慈禧命令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曾广钧听说后,同情珍妃的遭遇,为她写下了《庚叶落祠》诗二首借以凭吊。此诗歌在京师广受赞誉,然而慈禧一直不知情。

(5)、女婿:陈松年(1844—18字远济,茶陵人,陈源兖岱云子);

(6)、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7)、曾纪纯是曾国藩的四女,嫁给了父亲的好友郭嵩焘儿子郭依永,生有郭某等两个儿子。

(8)、三女曾纪琛,其丈夫是湘军早期的重要将领之一“罗泽南”的庶子罗允吉。曾纪琛嫁到罗家之后,苦日子可没少过,她经常受到婆家人的欺凌。其丈夫又是一个性情暴虐的人,所以她只能忍气吞声地过完下半辈子。

(9)、曾国藩兄弟后裔部分杰出代表一览表。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曾氏家族完整族谱精选69句文案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