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知乎精选90句文案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知乎精选90句文案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

1、胡适拒绝留在大陆的名言

(1)、郭沫若冲动了,兴奋地抱住胡适,和他接吻……

(2)、胡适作为一个新式男士,甚至还提出了适合男士的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去哪儿,自己要跟哪儿;太太下的命令一定要服从;太太说错了,只要不涉及原则要盲从;太太在化妆一定耐心等待,不得催促;太太生日一定要记得,要送上祝福;太太打骂要忍住,不允许反坑;为太太花钱要舍得,不能够犹豫。

(3)、当代书法名家欧阳中石先生,于1950年考入辅仁大学哲学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包括辅仁大学在内的六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欧阳前辈由此同金岳霖先生结下一段师生之缘。欧阳前辈模仿金岳霖先生的言谈举止,能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此曾令当时北大哲学系的同学们无不感觉惊诧不已———惊异于欧阳前辈的模仿、表演天赋。

(4)、在胡适离开了这个世界后,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也没有任何的遗产,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些胡适的藏书,而胡适的妻子可能也是因为怀念,所以总是和自己的儿媳妇去抱怨胡适生前的事情,妻子回忆,胡适年轻的时候总是帮助穷人,看起来好像很有钱一样,但其实胡适只是一个装的慈善家。每每说到这里,胡适的妻子都非常的无奈。

(5)、1973年1月18日,71岁的曹诚英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

(6)、这就与美国的“民主输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当时是崇尚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国除了反对其他任何国家单独霸占中国以外,凡是发生在中国的民族自醒、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运动,都是美国所反对的。

(7)、曹诚英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对这样紧紧跟随汪静之,她是气也不是爱也不是。

(8)、而他晚年生活的困窘,那领带上用来挤地铁的两美元,似乎也都是每天的暗示吧。事情的转机在1957年8月,彼时岛上的“中央研究院”,换届投票选举,公推胡适出任新院长蒋氏不好违背公意,没有驳回。而胡适在美,也确实生活艰难,加上思国心切,也有意回来。于是在1958年4月,他终于与前清华大学梅贻琦一起返台。

(9)、“《诗经》《书经》《礼记》。”胡适流利地回答。

(10)、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胡适决定离开北平。

(11)、据说,身在美国的胡适把所有他能搜集到的批判文字都读了一遍,其中包括幼子胡思杜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他没有写下任何辩白或者回应的文字,却心心念念受此“牵连”的朋友。

(12)、这首诗写出了胡适矛盾的心态,她不来,胡适寂寞;她来,胡适感到烦恼。

(13)、何为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君子?若求答案,毫无疑问,胡适是一个标杆。

(14)、曾有一轶闻言,宋~美龄最初欲拜溥心畬为师学画,但溥对宋说,“拜师必须跪拜”,西方教育背景出身的宋对此不能接受。宋退求其次,乃从黄君璧学画。

(15)、而他对蒋氏王朝也失望透顶,所以一旦面临选择时,他决然左右都不靠、陆台都不留不去。那年4月6日,风萧萧中他从上海坐船,漂泊到了美国。

(16)、鲁迅文章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部《野草》,绝对的天才之作;小说《风波》、《阿Q正传》、《狂人日记》也是出类拔萃的好。

(17)、就这样,他逐渐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62年2月24日,在中研院酒会上,胡适在大家注目下,发表他人生最后一次讲演后,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就此离开了人世。他没有留下什么话,但可以想见,在那秋风透窗的上午,这位安徽人走的十分安静,却又带着许多无法说出的恨事。

(18)、从一开始的爱就能知道这样的结局,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19)、事已说定。溥亦由当时荣宝斋笺纸店为之开一画展,所得尚丰,将成行矣。突有北方来人告之曰:徐悲鸿知你将回京了。悲鸿在外声言,必须把你大斗打倒,方称其愿云云。徐画,溥所鄙视也,故欲趁此机会辱之耳。溥闻后,遂改北上为南翔矣。中秋前后携妾及一子,一去不返了。”(注:以上红字引文,出自于陈巨来先生著《安持人物琐忆》,上海书画出版社版)

(20)、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徐芳写了十几封信给在美国的胡适,她在信中说:“现在我是爱你,甚于爱我的爸爸和妈妈呢。”徐芳还寄了一张照片给胡适,背后写着:“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

2、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知乎

(1)、有一次,他在给杨杏佛的信中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2)、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及其子女,与金岳霖等的合影。照片中诸人流露出的气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民国风华”吧?

(3)、这次汪静之决定玩大的,不能在一起,行,但是我要跟随你。

(4)、到了晚年,十分清贫的胡适在物质生活上变得非常随意,但是却有着唯一一件保持了多年的奢侈要求,那就是胡适所穿的皮鞋,必须都要用最好的皮革去定制。毕竟胡适多年来一直作为公众人物,还是很在意自身形象的。

(5)、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早先是个落魄秀才,靠做点小生意谋生。后来因张爱玲祖父的举荐,进入官场,最后官至台湾台东知州。但娶胡适母亲做姨太太时,胡传已经很老了。在胡适三岁时,他就告别人世,留下遗嘱,要儿子将来从文,做读书人。胡适的母亲当时只有二十出头,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孤儿寡母,互相拉扯,儿子就是母亲的命。所以,不管什么人的话胡适都可以不听,但一定要听母亲的。

(6)、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竟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使得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一生无子女。

(7)、原来,胡适昨晚乘人力车回家时,车夫见胡适大醉如泥,就把他推下车,将其马褂、帽子全部拿走了。胡适只得脱下一只皮鞋拿在手里步行。他走到文监师路文昌阁附近,遇到一个巡捕。

(8)、1980年代末,中国书协面临再次换届,王学仲先生一度是呼声最高的中国书协主席人选,据悉有关单位的领导已对他进行了考察,且有人代表组织与之谈话。然而,天不遂人愿,最后出任中国书协主席者系画家、出版家邵宇先生。王学仲先生“出局”的原因,坊间传闻很多,此毕竟是巷语街谈,不足采信。我想说的是,邵宇先生当年在中国书坛每到一地必前呼后拥,声名之高称得上轰雷贯耳,他的成就在其时也被称卓著绝伦,但在身后的今天呢?估计年龄稍小一点儿的朋友,知道邵宇先生之名者已经不多了。所以,“轰雷贯耳”的声名、地位之类不过是镜花水月般的虚像,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以王学仲和邵宇两位老先生作比较,一切不言自喻了。王学仲先生的作品仍旧被人珍若拱壁,仍旧是艺术市场上的“硬通货”,这就是时间力量的公证裁决。

(9)、在中国公学教书的老师王云五很痛心,多次来看望胡适,劝他搬家远离浪荡颓废的那帮朋友,还介绍他到华童公学教国文。胡适教书了,可是仍然和那帮朋友鬼混在一起。

(10)、1936年,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11)、那个时候身处美国的胡适,一家五口却流离失所,分别住在了四个地方,胡适夫妇二人自己住在美国,大儿子却远在泰国,自己的儿媳在台北游荡,小儿子留在了国内。胡适先生年轻的时候古道热肠,总是乐于助人,所以自己也没有攒下什么钱,后来当胡适夫妇两个人年迈之后,因为体弱多病便经常卧床不起,在美国的医疗费用也是非常高昂的。

(12)、后来,我读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对话录》、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及1948年以后的《胡适的日记》,很多大道理大事件都忘记了,唯有两件事感慨最深:

(13)、如1923年她给他写信说,如你在空山月色中感受到的暂时悲哀的寂寞,我却是永远地沉浸在寂寞的悲哀里。

(14)、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他以与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坚持了60年,不失坚定,使他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60年里,胡适始终大节不坠,人格上更有魅力。胡适的性格和平和的态度,与这一性格生存的60年环境放在一起,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60年,是圣人,是真君子。

(15)、包括他和妻子,能相安无事,也是因为个性温柔,还有一层就是,江冬秀替他伺候妈妈很尽心,他有感激之情。胡适是君子。

(16)、“我想为您的重要作品的出版和英译尽绵薄之力。比如你早年写的那些励志的、有活力的、有创意的作品,都是用中文写的。我想确定在我身后,有一笔钱专门用于这个目的。这笔款子可能只有几千块钱,但如果使用得当,从这笔款子开始,逐年增加,就能成为一笔可观的资金。”

(17)、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

(18)、如此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民国能做到者,几人哉?

(19)、我是一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但我却有两个学生是大物理学家。一个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饶毓泰,一个就是这位曾与李政道、杨振宁合作证验“对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吴健雄女士。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又是吴大猷的学生。排行起来,饶毓泰、吴健雄是第二代,吴大猷是第三代,杨振宁、李政道是第四代了。……这一件事,我认为是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20)、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3、胡适最著名的三句话

(1)、我相信,对于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知道这件事情难免会愤愤不平,根本不知道他们二位作为知识分子要这样选择,要知道,一个是被老百姓喜欢的新中国,一个是被老百姓所唾弃的旧中国,对他们的行为一旦表示不理解,就会觉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让人憎恨,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瞬间,所以也顾不得思考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就做不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要知道当时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煎熬,一直在徘徊。

(2)、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创作领域来观照,有一条被大家公认的铁律,即:“名贯天下,谤亦随之”,“名”和“谤”是“身”与“影”的关系,有其身形,自有其身影。反之,也能成立。可见,善于挨“骂”,是在艺术界成就事业的根本。所以,白石老人说:“人骂我,我亦骂人。”拙以为,这才是对待“笔墨官司”最正确的姿势。

(3)、晚年的胡适,物质生活还是随意,唯一的“奢侈要求”,就是穿的皮鞋“必须用上好的皮革定制”——他对个人形象的在意是自少及老的。

(4)、胡适去世几个钟头以后,蒋介石就在官邸里收到了消息。

(5)、两人在上海度过一段快乐时光,胡适送给徐芳一粒相思豆,其寓义十分明显,徐芳为此激动地写了首情诗:

(6)、魏莲思是胡适的女友,1914年6月在纽约康奈尔大学相识。比胡适大6岁。1959年,74岁的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成立一个基金会。为此她把一个车库变成了自己的家,自己一个人生活自理,和社会唯一的联系就是在脊髓灰质炎医院做志愿者。

(7)、然而可笑的是,这个不学生的社会职务却是一名教授。

(8)、但胡适则反思——“及今思之,在君自从留学回来,担负一个大家庭的求学经费,有时候每年担负到三千元之多,超过他的收入的一半。他从无怨言,也从不欠债;宁可抛弃他的学术生活去替人办煤矿,他不肯用一个不正当的钱。这正是他严格的科学化的生活规律不可及之处。我们嘲笑他,其实是我们穷书生而有阔少爷的脾气。”

(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25/16/31177799_6319307shtml

(10)、《徐悲鸿启事》在《申报》刊发一天后,11月5日刘海粟马上在《申报》刊出《刘海粟启事》,此《启事》中,刘海粟除据理申明徐悲鸿乃上海美专学生外,就徐谩骂其“流氓”一语,驳斥如下:

(11)、汪静之个子矮小,大部分被介绍的女同学都看不上他。

(12)、随着文化知识的快速增长,他终于按捺不住对青梅竹马的小姑母的感情,发起恋爱攻势。

(13)、1949年4月6日,上午9点半光景,胡适到达上海公和祥码头,10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海轮,11时轮船起锚驶往美国旧金山,从此,胡适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上海……

(14)、后来的胡适在57年8月份的时候,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再次转机,那个时候"中央研究院"换届选举,最终大家都推荐胡适去做新院长。

(15)、次子胡思杜率性张扬,八年间,在美国读了两所大学都没毕业,解放以后,在北大图书馆,死于大陆。

(16)、胡适在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与陈独秀有巨大的差距,一个是小学生,而另一个是教授。

(17)、去世以后,罗家伦去吊唁,江冬秀告诉他,胡先生的全部遗产,台币不到五万,美金一百余元——这就是26岁就拿260块大洋月薪的胡适,这就是拿着“民国最高版税”的胡适,

(18)、甚至他觉得,苏俄那会儿虽然有面包但没自由,而美国不仅有面包还有自由,他觉得新政权不仅没自由也没面包,是因为他的不信任,他觉得不管再怎么走,最多也是向着苏联那个发展,而他所谓的追求自由自然是没有办法忍受发生这样的变化,因此在最后思考之下,义无反顾的去了台湾,追随了老蒋。

(19)、1906年,学校开除一个同学,胡适感到不公平,就向学校交涉,结果受到记大过处分。这时候,中国公学正在招考,胡适就去应考并被录取,于是胡适这年暑假肄业离校,结束了澄衷学堂一年半学习生活。

(20)、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4、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

(1)、徐悲鸿和刘海粟的这一“上海论战”,反复持续了几个回合,在当年的文化界引起极大风潮,但最后以刘海粟的缄默宣告收场。无独有偶,也是在那个时代的上海滩上,鲁迅先生曾痛斥梁实秋为“丧家的资本家乏走狗”,而梁实秋则回骂鲁迅先生为“拿卢布”而“骂人”,如果说鲁迅对梁实秋之骂是侮辱,那么梁实秋对鲁迅的回骂已然是无中生有的诽谤了。但是但是,仍要强调“但是”,鲁、梁二者同样没有法庭上相见。这似乎揭示出,若鲁迅、梁实秋、刘海粟、徐悲鸿等皆大师也,凡大师者在学术、艺术上均无比自信,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比如通过把“笔墨官司”转为真打“官司”的胜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他们更懂得,设若让司法程序随性、莽撞地闯入艺术批评和艺术研究领域,对艺术创作本身才是一种最致命的伤害。

(2)、胡适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夜不能好好地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

(3)、1936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胡适和他的北大学生徐芳在上海碰撞出一段罗曼蒂克的爱情火花;借用徐芳日记里的话说,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4)、他们过早失去父亲,不仅对他们的人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也造成深刻影响。现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找不到好的父亲形象。找来找去,好像只有朱自清那个爬铁路月台的老爸。但我们也只记住了一个好父亲的背影。曹禺的戏剧里面写出的父亲都是周朴园那个德性;巴金《家》里的高老太爷,也是个反面角色。这些作家写的父亲,要么去世,要么很坏,但他们笔下的母亲都是好的,鲁迅甚至把自己的姓,都用了母亲的。

(5)、她的轨迹是这样的——爱上表哥、被侄儿追求拒绝、无奈结婚、坚决离婚、与表哥恋爱同居、流产放弃这段感情、出国学习、遇见一心仪男士被江冬秀破坏分手、回国峨眉山出家、悲苦活着、去世。这就是她的无奈情路一生。

(6)、一说,汪静之是一个很靠谱的人,烟霞门事件(也就是菜刀门事件)他是在场人,但是最终说漏的是徐志摩。

(7)、比如鲁迅说“吃人”。好多作家其实也会这么说: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周作人对“吃人”这个话题就很感兴趣,还专门写过一篇食人考。但是看了周作人的文章以后,会觉得那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社会批判。而对鲁迅来说,“吃人”可不是什么社会批判,而是血淋淋的真实,是锐利的牙齿,狼藉的血肉,是萦绕在心灵深处的咒诅。

(8)、我们在日常聊天时,经常会慨叹命运和世事的“偶然”和“必然”,对此深究起来,就是一个宏大的哲学问题了,细细研琢一定十分“烧脑”。

(9)、只是,她真的不知道,她痴爱一生的胡适,在11年前已在台北去世。

(10)、胡适失业了,他不敢回老家安徽见母亲,只得暂时在上海窝居。他18岁第一次遭遇人生的艰难,前途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11)、消息很快传到美国,张爱玲先是惊愕,然后回忆起几年前她和胡适最后的那次分别:

(12)、还有一件,就是他从不带钱,带了也记不住,江冬秀就想了一个法子,每晚都给他领带内夹带个两美元,这样胡适每天上下班就可以买票了,胡适为此还很得意,青年学者唐德刚采访他,他还把这件事专程告诉他,呵呵大笑。

(13)、胡适在台湾的那段时间,大陆对他的诟病以及批评越来越多,不过对于这些批评,胡适却是丝毫都不在乎,依旧每天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受到一点干扰。只不过对于这样的批评,胡适先生还是有一些心痛的。但是好在那段时间,胡适的孙子来到了这个世界,胡适能够开心的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

(14)、15岁的她,稍懂情事,她仔细看着这位风云当下,大她17岁的表哥。

(15)、“……徐某尝为文斥近世艺坛宗师塞尚、马提斯为’流氓’,其思想如此,早为识者所鄙。今影射鄙人为’流氓’,殊不足奇。今后鄙人又多一’艺术流氓’之头衔矣。惟彼日以’艺术绅士’自期,故其艺沦为’官学派’而不能自拔……。”(注:以上红字引文,出自于荣宏君先生著《徐悲鸿与刘海粟》,上海三联书店版)

(16)、孤啼孤啼,倩君西去,为我殷勤传意。道他末路病呻吟,没半点生存活计。  忘名忘利,弃家弃职,来到峨眉佛地。慈悲菩萨有心留,却又被恩情牵系。

(17)、1910年3月22日夜,胡适喝酒打牌,一直玩到半夜,因为第二天要去

(18)、“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是胡适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19)、我送到大门外,在台阶上站着说话。适之先生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20)、他年轻时起每天都只是休息四五小时足够,我还记得在《胡适口述自传》书,他似乎还跟唐德刚说过,一个人每天睡觉超过五小时都是懒人的话。

5、陈寅恪被谁害死

(1)、他找到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蒋校长感到意外:“哪两千块钱?”林语堂这才知道:“学校根本没出过这笔资助——那都是胡适个人的钱。”

(2)、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曹诚英进入东南大学念农科。

(3)、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出生。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派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

(4)、重情重义的他的一生也留下很多风流韵事,1927年张大千和与韩国少女池春红

(5)、对于胡适在美国漂泊的那些年,最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事就是胡适的太太因为吃惯了中国菜,所以刚刚到美国的时候吃不惯西餐,加上这一对老夫妇经济实在苦难,所以就做了不少腊肉、咸鱼等食物,并且将这些食物晾晒在阳台上。时间久了,胡适的邻居总有一些不喜的声音,胡适非常担心,有一次趁着自己的妻子出去看戏,将这些晾晒的食物全部都扔了。

(6)、胡适这一家子就像魔咒一样困了曹诚英的一生。

(7)、胡适和江冬秀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长子胡祖望,次女斛素斐和幼子胡思杜。其中胡适唯一的女儿胡素斐在五岁的时候就不幸夭亡了,胡适对于这件事一直深感痛心和愧疚。在1927年2月,他在美国讲学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梦到了逝去的女儿,他当晚就悲痛大哭,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自己的女儿。

(8)、他认为“容忍”既为一种自由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民主的精神,或者说它就是自由之根本。容忍既是自由存在可能的前提,也是自由最后所成就或者所归属的社会秩序形态和个人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换言之,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

(9)、曹诚英希望他留在大陆,胡适没有答应这个要求。

(10)、胡适的一生基本都在演讲当中度过,他死亡的时候也依旧如此,62年中研会的一场酒会上,胡适刚刚在台上演讲完毕,没想到就成为了胡适一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观众的瞩目下,胡适心脏病发作猝死,离开了这个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知乎精选90句文案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