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00字论文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颜子之德是颜回留给后世最丰厚,也是最不朽的文化遗产。《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颜回的不朽,在于其“重立德”、“明明德”,后世称他为“复圣”,便是对其重于立德的肯定。颜子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他身体力行,以极其高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以圣人之行来影响社会,启迪后世。这也是我们今天颜子文化研究和践行的核心思想!
(3)、白彤东:儒家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其内部有各种不同的流派,所以我觉得直接说儒家怎么样是不太恰当的。当然,有些人会说儒家有共同的精神,不过做出这个结论之前必须把每一种儒家都看过才行。很多人说儒家怎么样的时候其实缺乏这样的考察。
(4)、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5)、“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6)、颜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伐善,无施劳”。他提倡治理国家就要长期坚持仁政,不能过分加重劳役税赋于百姓,从个人的修身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轻易施加给他人以劳苦”。
(7)、 12月6日,我们邀请到了高一(7)班的郭云天同学在杏坛开展了主题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之‘我’见”的讲座。
(8)、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
(9)、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惆怅的李白?
(10)、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11)、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大同”。这个社会“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同”理想是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回忆,是对当时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
(12)、后世的程朱理学,却把把“仁”外在化为理性对人欲的钳制了,抹杀了饱满的人伦情感。这是违背了儒家思想初衷的。
(13)、世人总是认为老庄思想就是道家思想,但这样是有问题的。老庄思想仅是道家思想的一部分,其强调的是道,而道指万事万物自然规律。孔孟思想主要强调“仁”主张人与人的关系。
(14)、孔子先进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在教育也有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孔子提出“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他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紧密相连,二者缺一不可,他总结出深入思考与学习的九个方面,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聪,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想思难,见思其义”。这在当今社会学习中也是一样,学习和思考就像物和影子一样,是不能分离的。孔子还强调“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不同特点,吸收程度的不同,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体现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一道题,对于有疑惑的学生会需要老师进行另一种方法讲解,这对当今教育提供了方法和指导。
(15)、孔子称赞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便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了。”
(16)、在当今社会里,尊师重教、事师如父和从一而终的美德正渐行渐远,我们所缺乏的正是颜子的“三盈三虚,唯渊不去”的操守与品格。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高贵的道德精神。
(17)、白彤东:对。不过我认为费孝通的一些观察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城里人觉得农村来的人比较笨,也不识字。但是费孝通说,在农村不需要写字,有事情直接和别人说就行了,也不用说普通话,乡音大家都听得懂。文字和普通话只有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才需要。农民的所谓“笨”其实是因为不需要,人其实都是适应着周边环境的。在我们现代社会,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那自然是需要学说普通话和识字的。
(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9)、教育方面: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大影响。
(20)、(1)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
2、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举例
(1)、《史记·孔子世家》所记颜回语:“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颜回宁愿终生不仕,惟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韩诗外传》卷十)。孔子赞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在春秋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随之变化,从开始的“公田”慢慢变为“私田”。社会上的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势力慢慢崛起。而思想也在社会的巨大变化中改变着。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学,在春秋末期被称作“显学”。再后来,作为汉代儒学代表性人物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社会上的思想统一起来,逐渐地儒家思想便成为社会主流的,正统的思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就很难长久,董仲舒的提出让那时的封建国家更加稳定和统不会像之前朝代一样,因为彼此不同的思想而不断战争和分裂。一方面统一了思想,另一方面成为当时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但是儒学这种主张上下有序的思想,使得君主的权利变得绝对化、神圣化,加大了对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让之后的革命者对中国发展的推进增加了难度。儒学思想既是常常泯灭人性和个体的个性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二十四孝》等等的都是一类群体对另一类群体的压迫,让被压迫的群体绝对服从于实施压迫的群体,这是封建社会中非常具有封建特点的又普遍的道德关系。儒学思想又是重农轻商。中国古代的阶级划分,在汉朝以前是大士—士—庶民,到了汉朝以后变为士—农—工—商。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朝廷对商人的压迫是十分重的,在阶级划分下,商的地位比工还要低。古代朝廷鼓励小农经济,这样让商人在各个方面被打压,税赋极高,时不时会发布禁售令,到了清朝还对出海贸易的船只上的货物和人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些对商人限制的政策,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从中国古代最繁盛的唐朝到之后堕落到被各个国家所侮辱,所侵犯。这足以说明儒学思想对那时社会进步是没有推动作用了。在各个国家因为工业化而迅速发展时,中国国内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造成了中国史无前例的一个屈辱的战争。即使人们将儒学近代化,好像还是不能与这个国家相切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
(3)、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4)、首先,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道德价值。众所周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与之相适应的公民社会是法制社会,同样也是道德社会。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儒家文化强调人道与天道的一致,强调以义制利,忠恕之道,互信互利,这些都符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儒家伦理的道德超越性的现代价值体现。而当代社会,更确切来说是当代的中国,这种理念严重缺失,从三鹿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牛肉膏,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于我们来说迫切需要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仅是经济上需要儒家文化提供保障,在伦理方面,同样也需要儒家文化,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5)、(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6)、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7)、——《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节选)
(8)、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9)、初二(4)班李佳仪:这次杏坛讲座,让我更细致的认识纳兰性德,不再只是局限于语文书上的诗作、注解。高一的学姐为我们全方位的介绍了纳兰性德,生平经历、情感历程、诗作手法、表达情感等让我们可以更加确切的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
(10)、孔子多次夸奖颜回好学,称其为贤人,曾说:“回之信,贤于丘。”称赞颜子的诚信与仁爱超过了自己。
(11)、现实社会中我们也要抛弃浮躁,用颜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精神作为经世之道,在条件成熟时极力发挥所学,条件不成熟时,能主动退让,潜心学习悟道以教化人。
(12)、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了大量高质量 现代化人才。
(13)、至于“照着讲”,我的老师伯顿·德雷本在谈到关于分析哲学奠基人弗雷格(Frege)的一些想法的不同解释之间的争论时说道:“即使弗雷格复活,进了这间教室,也无法解决这一争论。”因为我们无法保证这个弗雷格是否会说真话,是否真的理解了他当时提出的想法。我原来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量子力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薛定谔方程的发现。对这个方程的意义的解释有争议,而其发现者薛定谔本人所持的解释最终被物理学家的主流所拒斥。在这场争论中,有人就说过:“薛定谔方程可能要比薛定谔聪明。”因为薛定谔很可能自己并不完全理解他发现的方程的真正含义。所以,即使孔孟复活,有些关于他们思想的“原意”争论,还是无法解决。
(14)、“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最高美德素养,也是准则和方法。“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孔子说,有人问他问题,他就“扣其两端而竭焉”,即摸清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然后综合起来给予回答;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只抓住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忘记另一方面,必然造成危害。儒家是为当官者着想的,认为当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和而不流”、“矜而不争”、“欲而不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惠而不费”等。从气质修养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认为这两种人都有偏激性,应取其“中”,既积极又稳当。对这些要求,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如真能做到,也称得上是有修养、有能力的好干部。
(15)、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傲的李白,
(16)、 在讲座中郭云天同学为我们细致深刻地介绍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并和大家分享了儒家思想对现代对社会的影响。讲座生动有趣,郭同学运用各种形象的事例与大家分享了儒家思想的时代内涵,相信每一位到场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17)、颜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极度的专注学习精神,心无旁骛的领会孔子的释义与思想,以至于常常表现出似“愚”,从不遗漏掉任何一个细节而表现出的“不疑”,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学来的知识,还常常加以推理演绎,做到“闻一知十”,让聪慧过人的子贡都自叹不如!这种“善学深思”的学习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使我们拥有了能不断纠错、不断进步从而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法宝!
(18)、第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19)、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
(20)、观察者网:您在新书开头说您讨论的“儒家”以儒家的四书为主。虽然“四书”的说法是宋朝才定下来的,但都属于先秦典籍。请问您是否认为儒家的发展在孟子之后就“走歪”了呢?如果是的话,“走歪”的原因是什么呢?
3、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800字作文
(1)、 文化或是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文化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思想的演变和革新,都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对待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够数典忘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一个民族既努力实现自己的经济腾飞,又努力繁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理念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发繁荣,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大跃进。
(2)、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3)、孟子把“仁”思想发展成为“仁政”,主张“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主张要“施仁政以民”,要有“省刑法,薄税敛”,这种强调减少对人民的“压榨”的主张,无疑是一大进步,试想,若未能提早有这种主张,我们的“仁政”或许便不会这么早到来,不会这么早提前享受“仁政”的好处,这对于和谐、美好社会的建设指导意义重大。
(4)、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改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
(5)、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6)、颜回“好学”精神得到孔子的大力倡导,在《论语》中,颜回是唯一多次受到孔子赞许且没有被批评过的学生,正是在于颜子真正能够做到“好学为乐”的境界的。
(7)、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
(8)、我国目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峻问题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赶不上物质文明建设,在近几年的四化建设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国内出现了贪污贿赂、倒卖诈骗、一切向钱、假公济私、见利忘义等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9)、“愿无伐善,无施劳”(出自《论语·公冶》)是复圣颜子毕生之志,是内修己德、外施爱民的治国之策。这与舜的“无为而治”相同。在颜子看来,唯以此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的“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颜子施政理想所向往的就是能有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这也是历代明王圣君为求国泰民安和天下大同的终极理想!
(10)、(4)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11)、颜子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子。颜子忠厚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孔子讲课时颜子从不提出半点质疑,看起来有些愚拙的样子,孔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后,发现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
(13)、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浪漫的李白,
(14)、(5)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
(15)、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孔子说自从颜子去世后,如今再也没有他这样好学的学生了。
(16)、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与“礼”的学说,主张爱仁、有礼,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有礼貌、尊老爱幼,树立“富强、民主、自由、平等、文明、和谐、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当中,“仁”与“礼”无不体现其中,这对我们的社会有积极促进的影响,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有重大意义。
(17)、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它发展的前景,就必须适应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即“新的轴心时代”到来的文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文化自觉的要求。儒家思想的作用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18)、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儒家思想强调做人应有理想信念。其理想人格是智、仁、勇,认为是“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9)、再说回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其实费孝通对于“差序格局”的观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他所说的“差序”就像小石头投进水里,涟漪一点一点扩展,这样到最后就会很弱,不足以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儒家提倡的并不是一点一点地扩散,去关心陌生人的时候先想着要关心父母,再关心邻居这样一步一步来,而是直接通过类比来进行沟通。此外,他还说中国缺乏一种大的连接,这其实是因为他所观察的是民国社会。那时候因为战乱,国家内部的流通被打乱,退回到小村落的内部流通,因此他的观察是有局限性的。不过他的洞见的确对儒家是一次很好的质疑。
(20)、 国家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一个不统一的国家很难发展进步,即使在封建社会,统一不仅是君王的的理想,同样也是在小农社会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共同期待。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孔子坚决维护在君主专制之下的集权政治,坚决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经济上的发展,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保障,儒家学说的弘扬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一种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国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而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纵观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这就印证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其国家一统、民泰国安始终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所鼓吹的政治大一统本质上乃是专制主义的政治统也可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但国家一统的观念是没有错的,至今在主权国家中仍旧是一种至高准则。大一统学说对于维护国家之统一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张在当今社会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中国现时期的外交政策都可溯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儒家文化的这种思想对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的暂时分裂或分离会实现统和谐与发展的国际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争端和历史延续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宝岛台湾也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4、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文
(1)、当然,作为一个有两千年的传统,儒家一直在发展。如果从一个流派的角度来看另一个流派,是会觉得对方的路子走歪了。但我不觉得,在我看来,儒家能在两千年里一直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有着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倾向,我个人对宋明时期谈的“心性”没太大兴趣,这可能来自于我对多元主义的认同。每个人活着都要有一套安身立命的思想,对天地、世界和生死的一套认识。这一套思想每个人都不一样,可每个人都需要,因为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套思想。但同时,个体之间其实很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一套思想,因此在安身立命层面,人的思想是注定多元的。宋明理学,根据主流的说法,是很关心这一套思想的,所以很能呼应一部分人的需要,但也仅限于一部分人,并不具备普世性。
(2)、下一期杏坛讲座将于12月20日(周五)中午12点在杏坛举行。主题为“千古谪仙人李太白”,主讲人为高一(1)班樊越。
(3)、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实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4)、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5)、 现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中“仁政”“民本”“人与自然和谐”“五义”等观点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八荣八耻观”“科学发展观”等无不凝结着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思想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是儒家思想重新迸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所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使儒家思想始终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步伐,尽管儒家思想中有一些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格格不入的思想存在,但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任然可使儒家思想在社会中成为一面旗帜,从而引导一种优秀的主流意识,为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和价值的规范或准则。
(6)、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顾颉刚说:“君子小人,先秦以上以身份地位分,此时之君子指在官位者。”这一含义也广泛见诸儒家经典中。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与这一意义上的君子相对,社会上的广大普通人则被统称为“小人”“庶民”等。
(7)、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8)、基督教文明讲则讲个人生命的“原罪”,因而个人的行为应该以上帝的意志为准,求自我的赎罪。因而西方传统文化把感性的爱放在从属的位置,而以理性的爱为准。而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把人的情感,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传统家庭都很重视亲情的融洽,拥有异常强烈的家乡情结的重要原因。对社会则表现为对“和谐”“其乐融融”的追求,这是发自人内心情感的基本要求。中国文明之所以持续地发展至今,而不毁于内部的战乱,与此关系很大。
(9)、儒家思想离不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颜子》中的颜回,从绝不质疑的尊师崇道,到“闻一知十”的好学善思,从“周游列国”到“箪食瓢饮”,“孔颜之乐”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历代知识分子的学习路标。
(10)、《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价值。
(11)、所以,我并不认为宋明理学走歪了,只是它缺乏普世性。我更喜欢先秦与汉代的儒学,因为那时候更多地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儒家的。而我选择先秦儒家的原因是当时的思想家直面着周秦之际巨大的社会变革,他们的问题意识应该更强一些,而且是直接面对着问题说话。后代的很多儒家经常是通过先圣先贤的话来发言,缺乏直接性。西方也一样,后代的许多学者其实是通过评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抒发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去面对问题说话,等于隔了一层。先秦时期的人们面对的是政治大变局,思想也是被政治激发出来的。先秦诸子想的都是怎么恢复秩序。他们虽然也谈做人和安身立命,比如如何做一个好君主,但这些都只是为了解决政治问题而诞生的副产品。而宋明时期的儒学突出了“内圣”,而把政治问题当成个人伦理的副产品。
(12)、“仁者爱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
(13)、不过,在科学研究中、在治学中,在履行法律时,我们不能把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因为自我的私情和私利,而把符合更广大人民情感的,或符合自然规律的理性原则忽视掉。
(14)、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15)、中国人之所以很少有发自内心的有神论,而执着于对现实的经营,就在于儒家“一个世界”的观点。
(16)、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
(17)、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对士阶层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王权统治,更关系到黎民苍生,士阶层的品行和修养关系到政治清明和国家的稳定,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伦理德德对士的约束和培养在封建社会起到了很好效果,至今某些优秀的思想和原则对现代官吏的培养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应得到发扬和提倡。在儒家看来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的条件和责任就是:一 “行己有耻”,二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两条原则可借鉴性就是对官员的培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要知道礼义廉耻,要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使其符合社会和百姓的需要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清正廉洁,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官吏的培养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对君的不辱使命可以转化为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下的对民的不辱使命,也就是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培养更多的人民公仆。儒家的培士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对儒家培士思想的升华和改造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
(18)、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简约个性网 »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举例精选78句文案